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范文1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不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节内容的学习直接关系到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不等式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经历不等式性质的得出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2)通过对不等式性质探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不等式的三个性质。通过探究规律,交流讨论突出重点。
难点:对不等式的性质3的认识。通过探索、交流、总结,练习突破难点
关键:经历探究不等式性质的过程,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二、教法分析(说教法)
1、教学手段及方法: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类比—实验—交流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教类比—实验—交流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学生人数较少,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多大兴趣。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基础对等式掌握较差,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指导观察
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等式的性质吗?
学生举手回答,交流联想。
投影显示:等式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等式的性质,类比等式的性质,为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做好铺垫,并且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的习惯。
(二)知识探究
1、用“﹥”或“﹤”填空,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1)5>3,5+2()3+2,5-2()3-2;
(2)–1<3,—1+2()3+2,—1-3()3-3;
学生活动:探究规律,交流讨论,解答上述问题,结果:
(1)>、>
(2)<、<
根据发现的规律填空:
当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正数或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
师生共识:总结出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字母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精心设计的填空题,让学生观察有限个不等式的变化,发现并归纳不等式的性质1,进一步培养学生得抽象概括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用语言概括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2、继续探究,接着又出示(3)、(4)题:(3)6>2,6×52×5,6×(—5)2×(—5);
(4)—2<3,(—2)×63×6,(—2)×(—6)3×(—6)(方法同上)又得到:
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字母表示为:如果a>b,c>0,那么ac>bc。
设计意图:类比等式的性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体会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体会类比的学习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继续探究,接着又出示(5)、(6)题:
(5)6>2,6×(—5)____2×(—5),6÷(—5)____2÷(—5);
(6)–2<3,(—2)×(—6)____3×(—6),(—2)÷(—6)____3÷(—6)
会发现: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同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______;
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字母表示为:如果a>b,c<0,那么ac
设计意图:由学生发现不等式性质2和性质3,讨论得出结论,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性质2和性质3的区别,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三)想一想
1、不等式的性质2和不等式的性质3有什么区别?
2、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不等式于等式性质异同的过程,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知识更好的掌握。
(四)练习:若a>b,用“<”或“>”填空。
(1)3a3b;(2)a—8()b—8;(3)—2a()—2b(4)2a—5()2b—5;(5)—3·5a+1()—3·5b+1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为下面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不等式作准备。
(五)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1、例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1)x—7>26
(2)3x<2x+1
(3)2/3x﹥50
(4)—4x﹥3
2、逐题分析得出结果:
(1)x—7>26
分析:解未知数为x的不等式,就是要使不等式逐步化为x﹥a或x﹤a的形式。
解:(1)为了使不等式x—7>26中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7,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
x—7+7﹥26+7
x﹥33
(2)3x<2x+1
为了使不等式3x<2x+1中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减去2X,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x—2x﹤2x+1—2x
x﹤1
通过两小题得到:解不等式时也可以“移项”,即把不等式的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而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3)2/3x﹥50
为了使不等式2/3x﹥50中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3/2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
x﹥75
(4)—4x﹥3
为了使不等式—4x﹥3中的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除以—4,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得
X<—3/4
通过(3)(4)的求解过程,类似于解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未知数系数化为1),解不等式时要注意未知数系数的正负,以决定是否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生得积极性,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六)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P127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明板演)
设计意图:及时了解学习效果,了解学生是否能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七)课堂小结与作业: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作业:课本P128第6题
预习不等式的性质的第2课时(课本P126—127)
设计意图: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交流在探索不等式性质的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调整。
五、说教学后记: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类比—实验—交流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多数学生掌握了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简单运用。但这节课,在探索新知上花的时间较多,以至于学生的练习时间太短了,以后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注意教学时间的把握,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
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范文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鲁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十一章第二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和简单应用。它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它与前面学过的等式性质有联系也有区别,为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
结合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简单的不等式;
(2)理解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2、能力目标:
(1)通过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探索过程,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同时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
(2)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索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
(3)通过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学习,渗透不等式所具有的内在同解变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美的兴趣与激情,从而陶治学生的数学情操。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不等式性质及简单应用。难点是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及性质3的应用。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探索过程,化抽象为具体;用类比,对比的方法化生疏为熟悉,化零散为系统。
二,教法分析,教学手段的选择: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探索发现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推理证明———得出性质。在知识的发生发展中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验证,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体现数学的严密性和系统性。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3,理解的困难,采取了类比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
三、学法指导:
由于七年级学生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及显示欲。同时经过一年初中数学的思维锻炼,已经初步具备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学生的以上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所以采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类比,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四,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类比猜想
提出问题:今年我比你大10岁,5年后,我比你大还是比你小,大几岁,小几岁?
2年前,我比你大还是比你小,大几岁,小几岁?
类比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有类似的性质吗?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启发学生思考,猜想不等式的性质1
2、举例说明,验证结论
设计小活动:你说我验
同桌合作,举几个例子,可以是数字例子,也可以是生活当中的例子。相互验证一下你猜想的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旨在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增强学生思考的严谨性。活跃课堂气氛,掀起课堂的一个小高潮。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以及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同一个整式"的含义。
3、类比等式的性质2,使学生发现问题:不等式是否有类似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2,3是这一节的重点、难点,在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上,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不等号没变,在什么情况下不变?不等号发生了改变,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改变?让学生自己的思维发生碰撞,再套用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因此,必须分成正数和负数两种情况。这种分类不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水到渠成的。让学生再举几例试试,发现有没有类似的结论。
【教法说明】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3理解的困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计教学过程。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探索发现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即观察猜测———直观验证———得出性质,突出时间、结果和体验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基于此,改变以往给学生画好框架,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的`教学模式,大胆放手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方式能再次掀起小高潮。让学生各有所获,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验证,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体现数学的严密性和系统性。
师生活动:由学生概括总结不等式的性质2,3,同时教师板书。
4、例题讲解,探究新知
例1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
(1)x—5>—1
(2)—2x>3
解:(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5,得x>—1+5,即x>4
(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都除以—2,得X<—3/2【教法说明】解题时要引导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进行对比,要强调每步的理论依据,尤其要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与基本性质2的区别,解题时书写要规范。
【设计意图】应用性质精讲精练,对不等式进行变形,加强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规范书写格式
例2:对习题1进行适当的改编:已知a
(1)a—3____b—3,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
(2)6a____6b,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
(3)—a_____—b,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
(4)a—b____0
教师活动:巡视辅导,了解学生作题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纠正或鼓励。
注意问题:做此练习题时,应启发学生将所做习题与题中已知条件进行对比,例2(3)是根据不等式性质3,不等号方向应改变。这是学生做题时易出错误之处。
【设计意图】连线改变以往简单说明理由的形式,增加趣味性,同样让学生明白言之要有理,推理要有依据,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拓展思维,培养能力
比较2a与a的大小
【设计意图】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2a一定比a大,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的思想。
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范文3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分四块内容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目标:
⑴知识目标:主要是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来探索新知的能力,扩充和完善不等式的性质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猜想与归纳的思维方式,体会类比思想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中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的学习以及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本节课的难点是用不等式的性质化简。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
本节课在性质讲解中我采取探索式教学方法,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托盘实验---得出性质。使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应用的困难,采取了类比操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整节课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
三、学法指导:
鉴于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应以激励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教学。鼓励学生一种类型的题多练,并及时引导学生用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
例题讲解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转化”的数学思想。充分复习旧知识,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主要环节)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教师活动:注意强调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习题:
观察:用“”或“”填空,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1)55+2____3+2,5-2____3-2
(2)–1,-1+2____3+2,-1-3____3-3
(3)6>2,6×5____2×5,6×(-5)____2×(-5)
(4)–2(-2)×6____3×6,(-2)×(-6)____3×(-6)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两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由其他学生判断正误.
五、教法说明
设置上述习题是为了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研究时要与等式的性质进行对比,大家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实质是移项法则),请同学们观察①②题,并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
教师活动:及时纠正学生叙述中出现的问题,特别强调指出:“仍是不等式”包括两种情况,说法不确切,一定要改为“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或者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叙述不等式的性质,同时教师板书.
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对比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的性质(强调所乘的数可正、可负、也可为0)请大家思考,不等式类似的性质会怎样?
学生活动:观察③④题,并将题中的5换成2,-5换成一2,按题的要求再做一遍,并猜想讨论出结论.
六、教法说明
观察时,引导学生注意不等号的方向,用彩色粉笔标出来,并设疑“原因何在?”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呢?为什么?
师生活动:由学生概括总结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同时教师板书.
不等式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师生活动:将不等式-2<3两边都加上7,-9,两边都乘3,-3试一试,进一步验证上面得出的三条结论.
学生活动:看课本第124页有关不等式性质的叙述,理解字句并默记.
强调:要特别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
实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实质上是对不等式两边进行“+”、“-”、“×”、“÷”四则运算,当进行“+”、“-”法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当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只有当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才改变.
学生活动:思考、同桌讨论.
归纳:只有乘(或除以)负数时不同,此外都类似.
(1)如果x-54,那么两边都可得到x9
(2)如果在-78的两边都加上9可得到
(3)如果在5-2的两边都加上a+2可得到
(4)如果在-3-4的两边都乘以7可得到
(5)如果在80的两边都乘以8可得到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出答案,教师订正,并强调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2.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请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面习题.
例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用数轴表示解集.
(1)x-7>26(2)-4x≥3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结果.
教师板书(1)(2)题解题过程.(3)(4)题由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两个学生板演,然后师生共同判断板演是否正确.
七、教法说明
解题时要引导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进行对比,并将原题与或对照,看用哪条性质能达到题目要求,要强调每步的理论依据,尤其要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与基本性质2的区别,解题时书写要规范.【教法说明】要让学生明白推理要有依据,以后作类似的练习时,都写出根据,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总结、扩展
本节重点:
(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性质3.
(2)能正确应用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五)课外思考
对比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点.
八、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