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手抄报一年级简单字少
其实为了心中的理想,建设美丽强大的祖国,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报效祖国,那么做份手抄报表达出你的理想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强国复兴有我手抄报一年级简单字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强国复兴有我手抄报一年级简单字少【篇1】
时间淬炼信仰,岁月书写荣光。我掠过时间的潮,聆听江海汹涌,纵享波澜壮阔,心潮澎湃,不禁用青春的激情写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的是我们青年人的聪明才学。你看,那是什么奇景?是平均年龄仅30岁的北斗研发工作者的微笑;是漫步在暮烟疏雨中探寻合适地貌的FAST设计者南仁东的高大身影;是用无数日日夜夜复原三星堆黄金面具的up主“才浅”的坚毅双眸。那是国之重器的闪闪寒光,是上天入地的壮阔景象,是涌入我们灵魂的智慧的光辉。
请党放心的是我们青年人的不畏艰难。你品,那是什么精神?是“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言语铿锵;是奉献军营,用生命和鲜血勾勒祖国大地的军歌嘹亮;是以粮食之笔,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奉献之章。那是燃烧的点点烛光,是草原的星星之火,是篆入我们灵魂的不朽的丰碑。
作为初春,作为朝日,作为百卉之萌动,作为利刃之新发于硎的青年一代,我们不仅要敢拼敢想敢干还要有志气骨气底气,不仅要发扬奔涌的后浪精神还要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壮志。不负韶华,不负青春,不负祖国,不负于时代。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社会、青春之世界、青春之宇宙。随时代之流,勇担使命,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我们青年人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我们有机会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正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正是我——一个新时代青年对党和人民的坚定承诺。
强国复兴有我手抄报一年级简单字少【篇2】
新时代早已来临,因为改革开放的到来,所有家庭的生活条件都改善了,青少年也可以读书学习了,中国再也没有文盲了,即使没有钱,也能够靠国家的接济读书学习呢!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将来的国家还需要我们治理,只要青少年去努力读书,做任何一件事,那么未来的国家不就可以越来越昌盛,越来越发达。
现在的我们,当然首先应该去热爱祖国。祖国是我们的灵魂,没有了祖国,也就没有了灵魂;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没有了祖国,也就没有了生存地;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没有了祖国,哪会有我们?所以,我们应该去热爱祖国,不应该危害祖国。
其次,我们不能够去迷信鬼神,要知道,古代的人是因为无法解释那些自然现象或者因为对它的向往才铸造出神、鬼的说法,那只是古代人的想像;而现在,我们祖国科技发达了,自然现象都可以用科学来叙说、解释了,我们又为何步古代的后尘,去迷信那些根本不存在的鬼神呢?
我们还要用勤奋来克服自己懒惰的缺点。要知道,每一颗硕果都是付出辛勤劳动后才取得的。当我们取得成功,不都是会说这是自己努力后的成果吗?当我们遭遇失败的时候,只要不放弃,加倍的去努力,不一样会成功吗?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少年要适应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强国复兴有我手抄报一年级简单字少【篇3】
古代绘画蕴藏着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基因密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元素。“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收录的12405件(套)藏品中,广博精微的题材、朴素直观的细节、淡妆浓抹的色彩、观照历史的写实、绵长曲折的递藏,无不集中体现着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
爱国、民本、天人合一等思想主题贯穿历代绘画,展示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我们现在把“端午节”定为法定假日,以此纪念屈原的品格和精神,在“虽九死其犹未悔”“吾将上下而求索”等诗句中感受2300多年前的家国情怀和探索精神。与此同时,许多名家圣手倾心于用绘画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其中《九歌》尤受青睐,宋人李公麟,元人赵孟頫、钱选、张渥,明人文徵明、陈洪绶,清人罗聘、周璕等等都流传有以《九歌》为题的名画,连续不断地演绎着从上古至近世的自然之情与生命之思。绘画和文字共同构成了理解屈原为世人所尊崇的文化基因与历史脉络。
各朝画家描摹的大量日常器物及其演变细节,可以管窥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以现代人常用的“椅子”为例:上古时期,人们主要跪坐在席子上,这从直到近代仍保持“正坐”的日本人用古汉语“主席”翻译英文chairman可见一斑,“出席”“入席”等词汇也间接显示了上古时期的正式社交礼仪通常发生在席子上;而《韩熙载夜宴图》的6件靠背椅,《无准师范像》的曲彔,《蚕织图》的长凳,《唐五学士图》的鼓墩等等,画中形式各异的坐具让人误以为从“席地跪坐”到“坐椅子上”是人类文明的共通趋势,殊不知只有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民族才能实现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发展。
强国复兴有我手抄报一年级简单字少【篇4】
在没有相机、视频的年代,绘画起着记录当下的重要作用,丰富多彩的叙事画,见证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初唐杰出画家阎立本所作《步辇图》,细绘唐太宗李世民坐于步辇之上会见吐蕃求亲使臣禄东赞,周围有典礼官、翻译官及宫女等陪同,用幕后场景讲述了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通婚联姻的佳话,歌颂了汉、藏民族友好交往交融的情谊。又如,“明四家”之一的仇英所绘《职贡图》,描画了边疆少数民族进京朝贡的情形,九溪十八洞主、渤海、契丹、吐蕃、西夏等十一支队伍,彰显了中华民族自秦汉以来的“大一统”理念。
在3000多幅释家题材绘画所呈现的“佛教中国化”全景图式中,可以饱览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灵瑞、功德、教化、人文、山水”五大类型佛教呈“宝塔型”层累式发展:敦煌藏经洞和西夏黑水城出土的单尊或成组佛菩萨像,以灵验和祥瑞收摄人心;唐末五代的经变图、供养人画,用儒家传统礼法改造着外来的功德追求;流行于两宋的十王图、罗汉画,融入了大量源自道教和民间习俗的内容造型与器物背景;独领风骚于宋元的文人画,打破宗教的神圣属性,在表现纯粹之美的同时隐逸着对人类终极问题的思考;山水画中的塔刹寺阁既是“点景”的范式,也是佛教融入自然与日常的真实写照,天地之大,包容万物。
就传统技法表现来说,一幅佳作要把各种复杂甚至矛盾的物象和美地统一起来,因此绘画本身就意味着和谐,而以“和”为内容的画作就更加明确地昭示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明成化帝朱见深的《一团和气图》,粗看好似一个体态浑圆的笑面弥勒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着冠道士,右为戴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中间的光头和尚臂搭两人肩上,手捻佛珠;以儒释道融和共处的绝妙构思,祈愿国泰民安。再如,南宋梁楷的《寒山拾得图》,用水墨“大写意”泼洒出寒山与拾得形影相依的和合之美,由二位禅僧发展而来的“和合二仙”与“和合文化”则进一步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至上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