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文网 > 学生范文 > 手抄报 > 端午节手抄报作品

端午节手抄报作品

时间: 小龙 手抄报

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为此关于端午节手抄报准备好了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端午节最新手抄报作品大全,欢迎参阅。

端午节手抄报作品(精选篇1)

赛龙舟: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当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吃粽子: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统形状为三角形,口味主要有甜、咸两种。

挂艾草与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艾草的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奇特的芳香可驱蚊虫。古人认为它还可以辟邪、招福;菖蒲的叶又直又长,形似双刃宝剑,古人认为它可斩妖除邪,悬挂在门上可以保护家宅安宁。

拴五色丝线:中国传统文化中,“青、红、白、黑、黄”这五种颜色被视为吉祥色。端午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

饮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端午早晨,人们还会把雄黄酒擦涂在小孩的鼻孔、耳孔处,一是借雄黄酒消毒,二是避免毒虫钻入。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香囊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工艺品。

端午浴: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往往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端午节手抄报作品(精选篇2)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因此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在流放中,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而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这一做法后来被认为是粽子的由来,之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久而久之形成了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