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文网 > 学生范文 > 日记 > 清明时节踏青行日记

清明时节踏青行日记

时间: 新华 日记

写日记可以帮助人们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清明时节踏青行日记?这里给大家分享清明时节踏青行日记供大家参考。

清明时节踏青行日记

清明时节踏青行日记篇1

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我去了老家,我还学会了一句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我和哥哥、伯伯、姨妈、妈妈、姥姥去踏青,一路上看着美景。在小河对面,一片绿油油的麦苗铺到天边,阳光下风儿像童话里的仙女,用温柔的手抚摸着麦苗。

清明时节踏青行日记篇2

我的家乡在雄村,每年清明节,爸爸都要带我去老家扫墓,今年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全家早早就到了雄村的姑婆家。

“该要上山了”,爸爸叫道,我和爸爸、爷爷、奶奶一起走在上山的崎岖小道上。在路上,我看见山路两过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杜鹃花。它们一朵连着一朵,竞相开放着,它们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我摘了几朵,仔细一看,像一个小喇叭,在枝头上拥抱着,非常漂亮,于是我采了一大把杜鹃花,想献给我亲爱的太奶奶。

到了墓地,我看到爸爸把坟墓上的野草用刀除去,然后又从篮子里拿出了几个盘子,盘子里有长寿面、鸡蛋、红烧肉……,小盘子里还有糕点,还有几只杯子装了一些酒。我看见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情不自禁地把手伸了过去,爸爸连忙阻拦说:“这是给太奶奶的贡品,不能吃。”我赶紧把手缩了回去,心里嘀咕着:“为什么不能吃?”爷爷笑着说:“就你嘴馋,来,帮爷爷把纸钱挂上去。”我爬到坟墓的顶上,找了一根又长又粗的竹子插在坟头的中央,把纸钱绕在竹子上。纸钱在微风中随风飘荡,接着我们点了香,磕了头,烧了纸钱,最后爸爸拿出鞭炮开始燃放,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墓地。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一个令人留意、令人悲叹的节日。

清明时节踏青行日记篇3

四月五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清明。

成都的天,温暖而湿润,淅淅沥沥地洒着点点小雨,落在人们的身上,也仿佛落在人们的心头,这不难让人们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情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记忆仿佛被拉回到若干年以前。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那一文人骚客的形象似杜郎而又仿佛不是他,站在泥泞路口,文质彬彬地询问杏花村的通口,牧童遥指,声音稚幼,带着甜甜的孩童气息。可今非昔比,牧童早已成长了吧,而那文人骚客也不知了去向。他们的故事只留下了一首诗,让人在这悲的日子里吟诵、欣赏。

汪国真先生曾写过这样的一句话: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于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尽管天气温暖,春风和煦,但由于这日意义较之平日而言大不相同,人们的心情也就有些郁郁寡欢了。

清明时节,我,去扫墓了。

因为正值清明,前来祭祀的人们很多,但环境却显得寂寥,人们也沉默寡言。我也随着长龙般的队伍,一步一步向上走着,或许是由于台阶过高、人群太多,又或许源于内心情感的作祟,我走得极慢,一步一级台阶,举足抬步也显得坚实而沉重。

大树下,坟头前,有一些人会面对墓碑呆立好一会,半晌才开口对那些亡故的人说出在他生前没来得及听见的话,心平气和,少了从前的纷纷吵吵,看了倒让人想落泪。风吹着树木“沙沙”作响,似安息灵魂悠长而远久的叹息。

我的曾祖父就在这里沉睡着,没有一丝声响,宁静而安详。

他是在05年离开我的,当时的自己年幼且不懂事,当我的母亲告诉我曾祖父去世时,我并不懂得其中的含义,只是呆呆地点点头,也没有看到他最后一眼。如今,长大了,终于对死亡有些一知半解了,其实死亡就是一门学问,深奥而难懂,让人痛苦又捉摸不透。

德国谚语里说,“当你来到时,你在哭,你周围的人在笑;当你离开时,你在笑,你周围的人在哭。”若事实真的如此,那该有多好。人的一生若活得洋洋洒洒,精精彩彩,也不枉走一遭,只是人被七情六欲所束缚,离开分别时,往往是内心的痛苦放不下,放不下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

曾祖父一生与人为善。年轻时投笔从戎,奋斗于抗日的第一战场,年老后,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信徒,在家乡的教堂里主持牧师工作。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精通英语的曾祖父便和蔼地教我学习英文,手把手地带着我写着一个又一个英文字母,当我略显生涩地念着音标时,他会极耐心地纠正我的发音,把自己的嘴巴张大,让我看清舌头的运动。一老一少团坐在桌边学习的背影至今仍浮现在我眼前,只是我人生中最早的启蒙老师,教会了我英文,却不能教会我世事无常,而他,如今也和我阴阳相隔。

我在曾祖父的碑前行跪拜礼,颤抖着手为他上着香。我似乎就能感觉他的气息还是那般温暖的围绕在我的周围,他也在远远的地方注视着我,注视着我的一言一行。

或许我们因为羞涩和懒惰而留下的无法弥补的遗憾太多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报而亲不待。”这是我从曾祖父身上悟出的道理。经过三年五载,当我真正懂事后想要回报他时,枉然发现他已不在了。望着他生前最后一张照片,我在思索自己究竟可以如何作为?心中有的是不知所措;有的是怅然若失。

天空仍然下着雨,渐渐大了起来,熄灭那坟头燃尽后化成一撮灰的香屑,濡湿了碑上厚厚的灰尘。

回程的途中,看着络绎不绝,前来扫墓的人们,看见他们在坟前表达内心真正的情感时,脑中仍然是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是在这春天里,唯一一个把人心揉得粉碎的日子。

有那么一小粒晶莹透亮的液体挂在眼角,像雨水,也像眼泪。到底是什么,连我自己也分不清了。

清明时节踏青行日记篇4

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墓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日和扫墓的曰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以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在1935年被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遣产名录。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我真期待清明节的到来呀!

清明时节踏青行日记篇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我想起唐大诗人杜牧的这首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

经过几十分钟的汽车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莒溪太太的坟前。我们清理掉墓前的杂草,疏通边上的排水沟,放上供品,点好香、蜡烛,把折好的纸钱烧成灰烬给亲人拜祭,以此寄托对死去亲人的一份思念。我们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叔叔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我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太太能保佑我读书聪明,学习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

在烟雾弥漫的山野中,我们踏着泥泞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携幼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或一两个姗姗独行,不愧是我们中华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

5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