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篇1)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统计、方向与位置、可能性等。其中,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二班有学生46人,学生基本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的能力。有个别学生自觉性不够,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5、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6、结合现实事例,初步学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7、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8、认识复式条形和折线统计图,会用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3、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6、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7、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8、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9、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10、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五、教学进度安排
略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篇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5、6班共有学生98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综合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当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当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当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当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当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统计过程当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当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各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等:
(一、方程8课时)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当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确定位置2课时)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篇3)
一、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9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据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敢于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钻研,敢于探索,爱提问和质疑。上学期期末统考及格率是73%,相对四年级进步明显,成绩过低的学生(30分以下)减少了许多。但仍有近10多名成绩过差,几乎不能达到四年级水平,主要表现在知识欠账过大,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有时有照抄作业和不写作业的现象。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倍数和因数,图形的面积,分数,分数加减法和可能性的大小(其中图形的面积安排了基本图形和组合图形两个单元)共计6个单元。另外还安排了“数学与交通”、“尝试与猜想”和“数学与生活”3个专题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中的分数和分数加减法、图形的面积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学好分数,倍数与因数的学习内容也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将稍难的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部分穿插在分数部分学习,相对于过去教材做出了很的突破。
三、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
1、掌握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概念;掌握2,3,5的倍数、质数与合数的特征;会找倍数与因数;能分辨质数与合数,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2、使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以及简单的组合图形分析和面积计算。
3、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公因数与公倍数的含义,掌握约分与通分的方法。
4、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发现分数与小数相互转化的方法。
5、认识可能性大小用分数表示的必要性,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学习可能性的知识。
四、本学期的教学奋斗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使学生都能掌握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使学生期末在数学概念方面的平均错误率控制在10%以内,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平均正确率达到80%以上;度量、画图平均正确率达到95%以上;综合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正确率达到70%以上。使学生的分析、概括、判断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合作获取知识的本领有较大的提高。力争期末统考及格率达到80%,均分达到60分以上,综合成绩保持在全县同年级中等水平。
五、主要教学措施:
1、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有学会向会学转变,有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充分把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育资源引进课堂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篇4)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2)班共有学生3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1、“简单的统计(一)”
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具体事例,介绍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认识和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初步知道统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2、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3、“约数和倍数”部分的调整。
由于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奎逊耐彩条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根据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用图解的方式也完全可以使学生理解分解质因数的原理,奎逊耐彩条在此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此次修订把利用奎逊耐彩条来分解质因数的有关内容删去了。但是在讲约数、倍数、最大公约数等内容时,仍保留奎逊耐彩条的形式,帮助学生借助直观进行理解。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部分的调整。
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的“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但是,我们认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仍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需要让学生掌握,故把这部分内容移至本单元。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部分的调整。
(1)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移至上一单元),并对有关例题和练习题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2)删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连加、连减”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6、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高年级的数学实践活动逐步转向培养学生初步的课题研究能力。本册教材中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这个活动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初步体会到用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例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家长比学生更喜欢新闻节目,等等。
在这个活动中,首先要使学生通过调查,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从统计的结果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第三,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2)数字与编码
这个活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邮政编码的有关信息。其次,共同交流了解到的邮政编码及生活中其他数字编码的知识。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号的方法。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探讨一种全新的编码规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简单的课题研究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数学思考
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5、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6、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篇5)
《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二、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
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三、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对一些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一是他们分不清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计算时需不需要加括号。因此,可安排下列一组题进行对比教学。
①果园里有梨树120棵,苹果树占梨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②果园里有梨树120棵,占苹果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③果园里有梨树120棵,苹果树比梨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④果园里有梨树120棵,比苹果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⑤果园里有梨树120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3,有苹果棵多少棵?
⑥果园里有梨树120棵,比苹果树多1/3,有苹果树多少棵?
两数相比较,以后面的数为标准数,前面的数为比较数,即与谁相比谁为标准数(通常设标准数为1)。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几之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应用题的相同点是:都知道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同点是:前者是已知标准数求比较数,后者是已知比较数求标准数。题①、③、⑤都是苹果树与梨树相比较,梨树的'棵数为标准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比较数,梨树的棵数已经知道,因此,它们属于前类用乘法。题②、④、⑥都是梨树与苹果树相比较,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树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数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题目中都不知道,因此,它属于后类用除法。题①、②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已经知道,计算时不用“括号”,题③、④、⑤、⑥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知道,需由1加几分之几和1减几分之几求得,因此计算时需加“括号”。
四、让学生理解典型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还应将重点放在数量关系的理解之上:
1、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等,这些数量之间的各种关系,并要求能熟练地加以运用,让学生根据这样数量关系对应用题加以归类,导出行程、工程等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在解题中,抓住题中的关键点(俗称中间问题)。例如:某人驾车5小时行300千米,照这样计算,从甲地到乙地有240千米,此人驾车几小时可以到达?此题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让学生抓住不变量(速度),要抓住不变量就必须充分理解,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就是速度不变,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这样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在解题中要用到两个数量关系式,并将之正确运用,就需要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
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重视自编应用题的教学,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低年级进行简单应用题教学时,就让学生了解一道应用题总题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两部分组成,因此,可进行填空练习。
如:
(1)学校举行运动会有女运动员153人,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多37人,________?(补问题)
(2)学校举行运动会,有女运动员153人,________,一共有多少人?(补合适条件)
在高年级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通过自编,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如:
1、按指定算式编题:如按算式240×1/3=?编一道应用题。
2、把一种应用题改编成另一种形式的应用题:如我班有45名学生,女生占2/5,女生有多少人?把它改编成一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指定题目类型编题,如编道反比例应用题。
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应让学生结合实际,编写他们自己所熟悉的事物。
以上是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一些浅显认识,在实际教学中,不论何种类型的应用题要注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以让学生在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能自觉地去掌握更多、更广的数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学习基础。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篇6)
一、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教学单元及总复习,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教学代数的初步知识;图形与几何安排的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位置,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单元可能性;还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掷一掷。
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
1.从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单元,“观察物体”移到五年级下册。
2.“可能性”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
3.“数学广角”的内容进行调整。
4.“简易方程”的结构进行调整及其他单元内容的变化。
5.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由原三上移来。课标调整过后,新旧教材的衔接比较乐观,基本上没有新的知识点断层,仅有一些内容因为课标变化,要求降低,或者删掉或者往后挪动,本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过了,孩子们在四下还学习了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因为课标的修订,教材的编排作了较大的调整,使其更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当中应结合新教材的编排思路,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回顾,完备以前所学知识,形成更新的认识。同时本期还需补充遗漏内容“数字编码”、“观察组合小正方体”、“画轴对称图形”“鸡兔同笼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5.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相应图形的面积;了解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经历较复杂物体的观察过程,体验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
7.经历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探究过程,体验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9.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领悟与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观察组合小正方体,画轴对称图形。
难点: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主要教学措施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意复习旧知,为小数乘法的学习做准备。
4.突出转化的思想,注重算理的理解。
5.加强练习,针对学生易错的地方加强指导。
6.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
7.适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
8.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9.要注意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10.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11.有意识地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12.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13.经历探究过程,渗透转化思想。
14.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小数四则计算法则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及混合运算;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规律的活动,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和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通过对平面图形的观察和简单变换等活动,经历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形成相应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体会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信息,并能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通过开展实际调查活动,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增强统计观念。
2、数学思考:
(1)结合认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2)结合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面积公式和简单周期现象中规律的教学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4)结合统计表(图)的认识发展统计观念。
(5)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发展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
(1)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面积计算的问题、简单统计的问题、小数四则运算的问题以及简单周期现象的问题。
(2)能在现实情境中主动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4、情感与态度:
(1)经历探索数学知识与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
(2)联系现实素材学数学,联系现实生活用数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3)通过阅读你知道吗等内容,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不断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二、教材简析:
1、数与代数领域(第1、3、4、5、6、8单元)
本册教科书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这些内容涉及学生认识数范围的扩展。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学过的整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为系统地学习分数只是做好准备。
2、空间与图形领域(第2、7单元)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面积概念,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奠定了基础。通过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能进一步深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促进对几种基本图形特征的认识。本册教材安排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既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面积单位,也有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3、统计与概率领域(第9单元)
本册教科书安排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图的容量大,能同时呈现更多的数据信息。教学复式统计表、图以后,学生就能对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现象与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面积是多少校园的绿化面积了解周围的家庭)
(1)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
(2)更加重视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还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十几则你知道吗和8到思考题,目的在于增加数学内容的弹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
五年级两班共有学生75人,学生基础较好。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是习惯非常的差,其中孟天舒、李贺、昝耀祖、孟四维等男同学,脑子非常的聪明,但学习习惯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