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文网 > 实用文 > 读后感 >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时间: 小龙 读后感

星河横流,岁月成碑。那个风云动荡的时局已经过去,今天的人民由我们伟大的祖国来保护。但是,如今的社会生活中,真的没有媚强凌弱的现象了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篇1)

拾花谈朝夕

赵子欣

在风雨飘渺的旧年代,人心被黑暗笼罩,而他犹如一束光,驱散了雾霾,用他手中的笔书写了人生的意义。他就是周树人,更亲切地说,他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家——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原本学医,可他却发现,即便治好了人的肉体,也挽救不了他们的灵魂与精神。于是,他果断弃医从文,《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一部部神作从他的笔下流泻而出,《朝花夕拾》则是这些旷世佳作中,语言相对柔和、内容相对轻快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中有十篇文章,分别回忆了鲁迅不同时期的经历。其中,《狗猫鼠》对我的触动最大。在此文中,鲁迅先生隐晦地将旧社会的绅士、教授一系列人物比作猫,而平民百姓则是鼠,那些盲目相信大角色的人们则是对应了文中的狗。

当时的绅士和教授们负责“引导”青少年,实则是在加害于人,禁锢了少年人的思想,使其变得和自己一样腐败。他们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打压百姓,剥夺他们的权利,而百姓无力反抗,就像是猫欺耗子。文中把猫认成大象的狗,是指那些误把大角色当成正道的人,他们精神麻木,但不是无可救药。这一系列的比喻柔中带刚,锋芒毕露,使我不得不叹服鲁迅先生。

《朝花夕拾》有温情,也有嘲讽。这如同一根裹着羊绒的针,乍一看,你还看不出什么,再仔细一品,才惊觉作品所含之深意。

黑夜会逝去,总有一天会有一人捧着烛火迎来黎明。封建社会在人民力量的推动下轰然倒塌,人们建起一座新的桥,它通往富强与伟大。而鲁迅先生则是这座桥的铺路人,他引领我们在长虹下奔跑,去呐喊,去追寻,去创造!

十篇文章,十件旧事,十种情感,十类表达。我忘不了鲁迅先生,他的长妈妈,他的《山海经》,他的小隐鼠……都令我难以忘却,铭记于心。如果可以,他应该更想做一个闲人,从早晨拾到黄昏的花儿,而不是与世俗为敌。他如同一颗洁净的种,在肮脏的尘土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用繁茂的枝叶保护需要保护的人。即使他知道,《狂人日记》这第一篇白话文问世后,会遭万人争议,但他仍义无反顾地站上了风口浪尖,为的是给给迷失方向的人指一条通往光明的路。正是这样一个铁血无谓的人,才能说出惊天动地的话语:“猛兽永远独行,只有牛羊才成群结队。”“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他的文字永远一针见血,也正因这样,伟人音容才得以永久镌刻。

鲁迅先生,百年树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同我们一样,有家有情;他又是个不凡之子,他救了全中国的思想,唤醒了亿万人民,让炎黄子孙浴火重生。

岁月悠悠,衰老只及皮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至灵魂!如果说《山海经》是鲁迅先生最爱惜的书籍,那么《朝花夕拾》便是我一生的精神食粮!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篇2)

今天,我又读完了《朝花夕拾》中的《琐记》一篇。

本片主要讲述了,从儿童要上学堂经过的一些琐事,表达了鲁迅先生怀念儿时,想要为自己未来过得很好,好好学习的思想感情。

读完这篇以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每个人都想一直留在儿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都会成长,慢慢变老,时间带走了童年太多的快乐,当然在童年许多不能理解的人和事、忧愁,随着年龄和阅历也逐渐开始理解和明辨是非。

在文章中衍太太这个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开始看到鲁迅写她对自己的孩子要求狠,却对别人家的孩子特别宽容,甚至纵容。我读到这里和鲁迅的最初对衍太太印象是一样的,就是对凡事不和孩子家长告状告密的大人的印象在孩童的心里那就是大大的“好人”,那时衍太太就是鲁迅小时候自以为的好人。譬如:“

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由此可见,衍太太的“好”是在鲁迅写此《琐记》时才泾渭分明的。

鲁迅小时候看待问题就有了自己的看法,衍太太做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看在鲁迅眼里就让鲁迅小小的心里产生了反感。《琐记》是这样写的: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以上这些还不是最让鲁迅生气的地方,最让鲁迅生气的地方明明是她教唆鲁迅回家翻翻他家母亲的首饰可以变卖买东西吃,鲁迅没有那样做,凭着他自己的秉性也知道不是好事,可是衍太太还是放出流言说鲁迅把家里的东西偷出来卖了……

关于这段童年经历,成年后的鲁迅的愤慨在《琐记》是这样写的:

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而后好几年,鲁迅长大了,懂得了许多道理,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让他开始重新看待他在童年经历的人和事等许多东西,比如衍太太这个人,就让他重新审视了一番。通过读这篇《琐记》,让我认识到人的两面性,同时也让我感觉做人还是要做沈太太那类直来直去的实诚人,绝不对不能做衍太太那种表面对人家好,可是内心却不是真诚的一类人!

读了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篇3)

斑斓彩忆

“嗒——”墨水滴落于纸面,并未掀起波澜,亦没有凝成画卷,却无声诉说着沉寂于记忆外的种种故事。

墨,晕染开去,几乎隐去了墨色下的几个大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九个字下,藏匿的,是脑海深处那抹色彩缤纷的少时记忆。

鲁迅先生的童年,躲藏于拥有四季色彩的百草园里;寄托于长妈妈口中奇幻神秘的“赤练蛇”故事中;欢悦于三味书屋后面小园的一方天地下;定格于充斥朗朗书声的三味书屋上。

而长大时的记忆,便全都散落于《朝花夕拾》一书中的其他故事中。但脑袋里难以抹去的,便是这充满别样童年色彩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追遡于自己幼时的记忆,搜索良久,却发现,既没有什么可以代表的景,也没有什么表示着故事的物。凝望着碧蓝天空中飘荡的白云,恍神许久,记忆便定格于每年吃年夜饭的场景中。

记忆的定格,凝成了张张相片。从最先的一个小婴儿被抱在怀里,再到几个大人中间坐着一个举着勺子傻笑的小孩,再到哪个大人手上又抱着一个婴儿……

没注意到的是,每张照片里,每个小孩的碗里,都被肉和菜堆得满满当当。

随着年龄的增长,照片中增加了一道道小身影,添了一阵阵欢声笑语。但看了不欢喜的是,最开始的那个小身影,随着时间的推移,笑容也似乎在逐渐变少。

那道身影,便是我。

那个大年夜,家中又多了一个妹妹,其乐融融。大人们忙着给几个最小的夹菜夹肉,托着佳肴的转盘就这么转了一圈,又一圈。小孩子很多,本来在以前享受着“尊贵待遇”的我,便这么被遗忘在了角落,每盘菜的最后归属,都是一句“弟弟妹妹们都小,让给他们。”到底是少时,心里幼稚的很,便总感觉,本来归属于自己的什么东西,悄然消逝。

当烟火的色彩浮现,便就要放些类似于小鞭炮的新奇玩意儿,平时是第一个“打头阵”的我,终究却还是换来一句“弟弟妹妹小着呢,让他们先玩儿。”便只能眼巴巴的望着烟火迸射出一道道的亮光。光华渐浓,似是唤醒了心中的小情绪,便头也不回,迈着大步回了家,只留下“哼——”的一声嘟囔,但终是飘散在拥着光晕的烟尘中了,只换来家长失望的眼神,与一声轻叹。伴着泛滥墨色的夜,斑斓的烟火,竟是在天空的一片黛色下消逝。

又是一个大年夜。

厚厚的相册,不经意的被翻到了最后一页。似曾相识的场景,却成了黑白的底照。那是妈妈与她的兄弟姐妹,不同的是,妈妈是最小的一个。

忽的,脑中一个问题闪过,“妈妈既然是谁都让着的一个,为什么现在也默默地把什么好玩儿的,好吃的都让给我们呢?”正想着,目光却一凝,被吸引在相册上的一句话上:“成长,为一个过渡罢。”“是什么意思呢?”暗自琢磨着,却不经意的瞥见妈妈那双拈着菜往我碗里塞的筷子,一瞬间,仿佛什么都明白了。

是什么让家长无怨无悔的让着小孩呢?无非就是一个过渡罢了。一个答容,一声长吁。

“这样转变的过程,应该也很漫长,很困难吧。”我心中缓缓的冒出一个念头。“就像起初那个谁都让着的人,转变,应该是最难的吧。”默默的,想到了我自己。一抬眼,却望到了家长的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他们出生所在的年代,本就是不受宠的。”

想法,贯穿了脑海。一时间,酸涩,后悔……种种情绪,涌入了我的心门,只绞着手指,再不敢抬眼望那几抹灿烂。

相片里,多了一个拿着筷子为大人们夹菜的身影。

谁都笑的很灿烂,心中竟是明了,这张张相片,便是承载我少时种种故事的物。

斑斓色彩,终是落于心门深深处。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篇4)

《朝花夕拾》正如它的名字一般,晚年时回想小时候的事情,当初的点点滴滴,满溢着青春烂漫,想必是别有一番风趣吧。清晨盛开的花朵傍晚才去摘取,虽然开放时的娇艳已经退去,但夕阳的映照更为它平填了一份神秘与美丽,我的神思随着文字飘向那份年幼童真的时光。

童年的美好与回忆

长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没有文化,睡姿像“大”字般直铺在那床上,还有那些无趣的礼节,甚至害死了迅哥可爱的隐鼠,而又诬陷是猫做的等等,让人心生厌恶。迅哥心心念念想要一部《山海经》,他跟长妈妈说过,本不带任何奢望,却不曾想阿长竟为迅哥买回来了,“哥儿,这是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回来了。”这让迅哥非常震撼,我也很震惊,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去买书,该遭到多大的奚落嘲讽?是什么给了阿长这偌大的勇气呢?是她骨子里的善良与爱,让一个本讨厌她的孩子竟开始由衷地敬她、爱她。“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是多么深情的怀念和感激啊!可见她给鲁迅的童年带来了多少温暖与关怀。

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的乐园,那里有叫天子、何首乌、覆盆子,还有蟋蟀,玩累了也可以去听长妈妈讲神奇的故事;三味书屋也没有多么乏味,可以折腊梅,捉了蚯蚓喂蚂蚁。所以,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满满的怀念与不舍。

成长中的恩师益友

三味书屋里的老先生,看上去严厉,手中一把大戒尺,但是不常用,虽然和百草园里生活相比有点无聊,但是这是鲁迅先生最早受到启蒙的地方,童年的恩师寿镜吾老先生,虽然严厉、古板,但也有慈爱的一面。

再就是鲁迅去日本留学时遇到的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让人很敬佩的师长,他平等待人,关心来自弱国的学生的学业,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治学严谨、和蔼可亲,虽然最终鲁迅放弃了医学,但是藤野先生的讲义他依然留着,先生赠的肖像一直陪伴着他,可见这位先生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范爱农是鲁迅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促膝长谈,两个热血青年在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努力找寻着光明,怀着对黑暗的不满、对革命的期待及失望,最终在生活的窘迫与社会的迫害中陷入绝境,让人扼腕叹息。

永远的批判与揭露

回忆童年温馨美好的生活,表现童真童趣是此书的一大主题,书中也不乏讽刺与批判,所以,文章的另一个主题就是对封建迷信以及当时中国现状的揭露。

衍太太这样的小市民,自私自利,教唆别人家的孩子犯错,又到处传播谣言,令人深恶痛疾,这也正是当时中国小市民猥琐形象的缩影。

《父亲的病》里讲了一个庸医误人的故事,是对既迂腐又故弄玄虚的中医的嘲讽。

《二十四孝图》“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怒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五猖会》孩子兴高采烈地要去看庙会的时候,父亲突然叫他去背书,真是让人扫兴、痛苦又无奈,这是对封建教育压制儿童天性的不满。

《朝花夕拾》将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巨大热情。如今,虽世易时移,而鲁迅的作品以及作品中的批判精神仍能激荡我们的热血、唤起我们改造旧世界、迎接新世界的勇气。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篇5)

“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广漠无际的浮砂,前面是遥遥茫茫荫的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

那时品味着鲁迅先生所作的《朝花夕拾.无常》感悟颇深。鲁迅先生用美好的语言把当时乡下人们的生活理念描绘得淋漓尽致。他想要用自己的语言告诉我们:连鬼都如此善良,人又该怎样呢?

今天,我再捧起《朝花夕拾》。随着鲁迅先生,走进他的童年,了解当时的社会,体味生活的情趣。《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其中《父亲的病》体现了当时社会庸医的无能,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朽不堪... ...

故事发生在绍兴城。鲁迅先生年少时,那位严厉的父亲患上了水肿,逐日厉害。于是,鲁迅先生请了两位名医就诊,哪怕他们治病的方法、药引令人觉得多么不可思议,可为了父亲,一条活生生的人命,鲁迅先生一家子忙忙碌碌。可结果,却不尽人意... ...鲁迅先生深深地忏悔着,自己无法让父亲安然地死去,他的心灵,永远的不安、痛苦...鲁迅先生在父亲的床边沉重地呐喊着:“父亲!父亲!”好似一个失心疯的病人,疯狂却又令人怜悯。看到这段,我不禁思考:鲁迅先生这一声声的呐喊,是否唤醒了医者的良知;是否唤醒了人们心中的道德;是否唤醒了那血腥的社会... ...

可,今时不同往日,身处二十一世纪新时代的我们,避开了那阴暗的社会。我们所面对的不再是“谋财害命”的“杀人凶手”,而是废寝忘食地工作,随叫随到的“天使”。我们应感谢那些救死扶伤的医者们,感谢他们杏林春满,香溢华夏!我们也应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用行动改变社会的腐败现象。

在《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吸引了我。他是鲁迅先生的一位医学教授,长相不算出众,黑黑瘦瘦的,八字须,一副眼镜架在鼻子上。可就是这样的藤野先生,对于鲁迅先生而言,是独一无二,无法取代的。回到1902年,鲁迅先生留学日本。初到东京,鲁迅先生极其厌恶那些留学生们傍晚舞蹈时的嬉闹,于是前往仙台学医,结识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很照顾鲁迅先生。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帮鲁迅先生修改讲义,讲义上的一笔一划,充满了藤野先生负责到底的态度。这些事虽然很平凡,但对于当时的民族偏见大风暴,藤野先生那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我肃然起敬。在文章中,鲁迅先生评价道:“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 。藤野先生为中日友好做出了贡献,1961年,在福井市为他建立了纪念碑。请记住他的名字——藤野严九郎。

《朝花夕拾》短短十篇散文,但每一次的阅读,让人感觉似乎游走在不同的世界。在这一场场奇妙的旅程中,我看到了作者童年的百草园,记得朴实的长妈妈,还有开朗的老师寿镜吾... ...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批判,立志报国的过程。同时,我也感受到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之中的报国之情。我们也要怀着和鲁迅先生一样动人的爱国心,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使短短几十载的人生闪耀出伟大!

让我们“勇者举刀向强者”,努力奋进!

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