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文网 > 实用文 > 读后感 >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初一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初一

时间: 小龙 读后感

通过撰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思想和风格,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和思维能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初一,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初一(篇1)

《朝花夕拾》是鲁迅晚年回忆自己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人和事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这本书由十篇散文组成,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它虽然是回忆性散文,但都有现实的斗争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

作者以炽烈的感情和浓重的笔墨,揭示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的病》这篇文章。

作者回忆了父亲生病后,他请了位名医为父亲治病,这位名医故作高深,给出的药引十分独特,结果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了,这位名医又推荐了另一名医生,他的药方更为奇特,很难寻找,而且他还勒索了不少钱财,结果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最终去世了。

文中还写那位名医的故事,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一天晚上,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找他,他却非一百元不去。这里描绘出了一个见钱眼开的“名医”形象。

我们现在的医生,只要出现急诊,他们都是赶紧去抢救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他们把治病救人永远放在第一位。

而文中的“名医”呢?按了病人的手,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凭票付银洋壹佰元正。病人都已经死了,他还那么从容,让人家给他钱。这里将当时社会医生的丑态清晰地表现了出来,这不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交易,hai反映出“名医”对这种事的习以为常,猛烈地抨击了当时社会的畸形现象。

这位名医故弄玄虚,给鲁迅的父亲开了些奇特却没用的药方,得知父亲的病更加利害了,就说:“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这里刻画出了一个假装清高,急于甩掉烫手山芋的庸医形象,面对鲁迅父亲病得那么严重的情况,竟说出:“病是不要紧的”这句话,流露出庸医对病人的漠视,对生命的漠视。而陈莲河先生也并不是什么好医生,他身为医生,却以迷信的观点来给父亲治病。

鲁迅的父亲已经快断气了,住在一门的衍太太赶过来了,她叫鲁迅给父亲换衣服,将纸锭和《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衍太太一直怂恿鲁迅大喊父亲,这让已经平静下去的父亲又紧张、痛苦了起来,使得父亲死前不得安宁。衍太太的封建落后思想,导致了父亲痛苦地死去。

鲁迅通过请医无用父亲病逝的旧事,反映了他当时的无奈和无助,表现了对父亲的拳拳之爱,对“病态社会”中人心冷漠以及黑暗落后的批判,由此也更激发了作者要摆脱愚昧,求学上进的坚定信心。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初一(篇2)

村庄的小道上,几棵树上没有一片树叶,而是落满了皑皑白雪;屋顶的边边角角、门前的石阶和窗户的木棱上洒满了层层雪白;墙壁的缝隙和路边的废石中塞满了洁白的“棉花团”。远处隐约可见的群山万壑仿佛一峰峰落雪的驼峰一般。

在这洁白无瑕的世界中,时间仿佛停止。可路上两串新踩的脚印告诉我们时间仍在流失;向着脚印追随,一老一小引入眼帘。在世界的包裹中,他们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单。

凄凉中带着一丝丝凄美的封面引起我的遐想;难道这就代表了鲁迅先生的童年吗?并不是这样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这是鲁迅先生快乐的源泉,但也是埋葬他快乐的坟墓。没错,鲁迅先生快乐的回忆仿佛都发生在这里,同时也在这里戛然而止。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天真活泼的话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产生共鸣,带给了我无限美好的幻想……

我仿佛看见幼年的鲁迅奔跑在百草园中,追捕着蝴蝶、偷看着小虫、机灵的爬树、努力的大笑……但这一切的美好被瞬间打破——正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讲的,被不幸的送到了三味书屋。那个私人学校好像剥夺了孩子快乐的权利。于是,这乏味的读书生活引起了幼年鲁迅极大的不满。

可是谁能想到呢,这并不是最悲哀的。后来,鲁迅先生的父亲病故了。也就是说,家中的顶梁柱倒塌了、鲁迅心中最敬爱的父亲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在幼年的鲁迅眼中,一直都是不可磨灭的沉重的痛;是一段辛酸的不堪回首的往事。况且父亲是被江湖庸医所误。但文章中,并没有用过多笔墨描写鲁迅先生对父亲病故之事的难过与悲哀,而是一再讽刺了江湖庸医的荒诞;他们巫医不分,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简直是强盗。他们的行为作风屡次遭到鲁迅先生的批评,也应当遭到全社会的唾弃。封建主义孝道并不可取,人道主义才应该是真理。我们一定要为父母的生命和健康负责,向他们为我们一样。

整本书留给我太多想像,几个简简单单的小故事反映出当时社会腐化的真实面目,几句简短的话语便能让人拍手叫好甚至陷入自责。我想,这也许就是鲁迅先生的魅力吧。也许这一切都源于他悲喜交加,大起大落的童年生活。他自由的天性给予他不同于常人的东西,于是他充分利用这不同打造了一个不同的自己,勇敢地站出来,与全社会的黑暗奋力斗争……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初一(篇3)

在这个寒假,我阅读了鲁迅先生所写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在日本学医,因为看到了国内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又被西方各国列强欺压,最终决定弃医从文,因为他觉得,医术只能拯救人的身体,只有文学才能拯救人的思想。从此,他以笔作武器为革命事业出力,写下了一篇文笔犀利、针针见血的文章,而《朝花夕拾》便是其中的一部作品。

《朝花夕拾》讲述了鲁迅先生小时候的生活,总共有十二篇文章,都是围绕自己童年青年时期的回忆所写。整个散文集满溢着鲁迅的真情实感,有游玩时的欢乐,有挨批时的无奈,还有离别时的伤感……

在这十多篇文章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五猖会》,故事讲述了鲁迅老家办的五猖会,鲁迅非常想去看,就在一切都准备好的时候,他的父亲却让他去背书,鲁迅又生气,又着急,又无奈,但又只能去背书。不知过了多久,他才把书给背完,但是他已经完全没兴趣去看五猖会了。

在通篇文章里,我最有感触的就是这段话: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段话很生动地记录了“我”背书的后半段,自己只想着快点背,早点背完了就可以去看五猖会了。但是越着急就越背不下去,而且所有人都在等“我”,这便让“我”更加心急。其中说到“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大荒’之流夹住”和“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抖”,这都说明了“我”为了能早点背完书的焦躁,以至于“声音发抖”,可见“我”是多么想去看五猖会,突出了“我”的孩子心性。

《朝花夕拾》里面虽然讲述的都是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读起来还是可以感觉到他对旧社会的厌恶,因为这些文章里隐藏的,几乎都是对旧社会风气的反感,或者对国内腐败暴政的政客的抨击。就如这篇《五猖会》,他很好的揭露了旧社会死板的封建教育方法,体现了大多数孩子的心理,展示了我们小的时候都经历过的事,让我读着很有共鸣。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那些烦人枯燥的教学,也没有动乱不安的国家,这都是因为革命先烈的付出,没有他们,我无法想象当今的社会是什么样的,我也无法想象我怎样那种动荡的年代生存。所以,现在我们能做的,不是抱怨国家,抱怨社会,我们只需要好好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幸福生活时光,这就足够了!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初一(篇4)

早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但没有机会去欣赏一下。所以趁这个暑假,我饱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朝花夕拾》,似乎有些不知所云。但顺顺溜溜地将全书读完后,便知其大概了。

《朝花夕拾》记述了鲁迅先生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既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诚挚的怀念,又真实的书写了戊戌政变和辛亥革命前后所经历的生活种种——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一角,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散文是《狗?猫?鼠》,我曾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多次阅读,才基本明白了它之中的含意。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

鲁迅先生在文中阐述了他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其时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猫捕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一样,如果别人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笑。鲁讯先生说他讨厌猫的第二个原因就是猫虽然和狮虎同族,都比自己弱小的动物,但猫却具有一副媚态,正同我们现在的某些人,常常刻意掩饰自己的某种本性,其实反而会让别人觉得他更加虚伪。猫平时总是吃饭不管事,就像一些好吃懒做的人,有东西吃就比谁都积极,一要他做事,就一溜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就像广东话中的一句俗语:"吃野吾做野,做野打烂野。"鲁讯先生还告诉我们,老鼠中并非全部都那么讨厌,有些小老鼠很讨人喜爱,很有灵性,但却遭到别人的欺负。实际上,人人都可以对这些弱小的生灵给予一些爱心和同情,为什么有人就做不到?这可需要反思一下哦!

读了这篇别有深意的文章,虽然不是受益匪浅,但是我却在其中悟出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朝花夕拾》,清晨的花傍晚时再去摘,会散发淡淡的清香,韵味无穷。一如鲁迅先生幼年的时光到了暮年再去细细回味。

不同的童年滋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这部作品,尤其是鲁迅先生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的亲切,充满感情。那份纯真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卷。 仿佛能让人看到:一个调皮的孩子,有在百草园玩耍的愉快,在阿长买来《山海经》时的欣喜,有在父亲的呵斥下无法看五猖会的扫兴……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初一(篇5)

相信各位小时候都有这种经历:本来今天是一个美好的周末,却被家长硬生生拖进了各大补习班。美好的周末计划就这么泡了汤。在《朝花夕拾》中少年时的鲁迅也同样没有逃过父亲的魔爪,而他满怀期待的五猖会变成了他至今难忘的噩梦。

在鲁迅所著的《朝花夕拾》五猖会中,题目写的是五猖会,但对五猖会的热闹场景却只字不提,而是花费了大量笔墨去写鲁迅如何背书的场景。在晦涩难懂的《鉴略》和父亲的一声令下使小鲁迅之前期待的心情被泼了冷水顿时心情全无。父亲让他背完才能去看五猖会,声音不容置喙,这对年仅七岁的的小鲁迅可以算得上的是晴天霹雳。

恍恍惚惚的背完书,父亲心满意足地点头,虽然在外人眼中是赞赏的眼神,但是对小鲁迅来说根本就不重要,在他眼中这些和让他感兴趣的五猖会根本就不值一提。可后来他再去五猖会看到热闹的场景,却没有当时的兴趣了,因为自己激动的心情早就被那晦涩难懂的文字给冲刷掉了,即使五猖会再热闹又有什么意思呢?

前文中写道孩子们十分喜欢赛会,年幼的鲁迅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充满童真的孩子,但是父亲的“魔鬼式教育”或许给年幼的鲁迅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印记。即使后来鲁迅先生在文学有了很大成就,或许也无法掩盖那段回忆吧。

时代的背后是无尽的深渊,无尽的深渊之下是那些深陷泥沼苦苦挣扎的人们。当时的教育方式成为了那个时代孩子的噩梦,他们远没有我们现在轻松。我觉得它打击的不仅是一个孩子,更是一个孩子内心深处那种对新鲜事物求知的渴望。一盆冷水浇下去的是孩子的天性,换来的只有孩子的失望。那时候的四书五经对于孩童时代的他们背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但也仅仅是背下,对书的理解也仅仅是一知半解。从书中的另一个故事——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小鲁迅提出了问题,私塾的先生却并不做解释,而是沉默、一言不发,甚至训斥小鲁迅。

五猖会这篇文章也表示了鲁迅先生对教育的批判与失望。而五猖会也只是五猖会,和小鲁迅背《鉴略》一样都是表面的意思。五猖会中没有着重描写五猖会的热闹情景,而鲁迅儿时背诵的《鉴略》到了后来也被鲁迅了几乎忘掉了。读完这篇文章我似乎从年幼的鲁迅身上看到了他的童年,没有像寻常孩子一样的快乐,但是小鲁迅内心是渴望的,渴望自己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

《朝花夕拾》中“五猖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童心,它像水晶一样美好却又易碎。文章生动的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让我看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经历,而我也通过《朝花夕拾》更加深入了解了鲁迅先生。

3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