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文网 > 实用文 > 读后感 > 品中国文人欧阳修读后感900字

品中国文人欧阳修读后感900字

时间: 小龙 读后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这名句想必是人人传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品中国文人欧阳修读后感9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品中国文人欧阳修读后感900字精选篇1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庆历三年(1043),欧阳修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庆历五年(1045),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欧阳修于滁州上任的第二年写下了千古名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以“乐”串联全文,写出作者当时“乐”的三重境界,即“得之心”的“山水之乐”,“众宾欢”的“宴酣之乐”,和更高境界的“乐其乐”。

㈠山水之乐

欧阳修被贬滁州后,虽“内心抑郁”,但仍坚持“宽简而不扰”的工作作风,实行“宽简政治”,生产得以发展,百姓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再加上滁州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常纵情山水之间,欣赏领略山水之乐。

第一,从空间看,醉翁亭位于曲径通幽的山水之中,去往醉翁亭有“峰回路转”之乐。作者以“移步换景”之法,带领我们于曲径通幽之后,欣赏“峰回路转”的趣味。作者的移步换景是从大到小、逐步推进的。先着眼于滁州城的整体,用“航拍”的方法进行观察,用“环滁皆山也”进行开篇。接着,将镜头缩小,对着“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的“西南诸峰”。然后,再将镜头拉近,对着“山路”做动态推进,引出“酿泉”。最后特写“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经过如此四次镜头的转换,醉翁亭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作者的第一次写景,山与泉相应,泉与亭相衬,山水亭台,相互辉映,构成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这幅山水画,在峰回路转的动态之中,带给作者以无穷的趣味。

第二,从时间看,四时的朝暮之景不同,乐亦无穷。欧阳修到滁州后,山中僧人智仙为他建亭饮酒赋诗。欧阳修一年四季,常到亭中饮酒、办公,欣赏山水,其乐无穷。作者在文中的第二次写景便表露了这种乐趣。与第一次写景着眼醉翁亭四周空间环境带来的趣味不同,第二次写景着眼醉翁亭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趣味。“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开”是早晨出来时清新之趣味,“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变得昏暗”是傍晚归去时宁静之趣。“野芳发而幽香”是芳草萋萋、幽香扑鼻之春趣,“佳木秀而繁阴”是林木挺拔、枝繁叶茂之夏趣,“风霜高洁”是天气高爽、霜色洁白之秋趣,“水落而石出”是水位下落、石头裸露之冬趣。作者写不同时间的景,均有因有果,因“日出”而“林霏开”,因“云归”而“岩穴暝”……因“水落”而“石出”,因果之间呈先后之态,具有很强的动感,因而也就有了很浓厚的趣味。作者写景,先写“朝暮”之景,再写“四季”之景,最后总结“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表达乐趣。

第三,从写法看,动静相宜,生趣盎然。作者写景,以欣赏之心关照,充满乐趣,其笔下的景物,有动有静,动静相宜,妙趣横生。首先是动景与静景的配合。琅琊诸峰是深秀的静态,但两峰之间却泻出了潺潺的酿泉。树林阴翳是静谧的美,但鸣声上下却又少不了动态的欢乐。自然景物是静的趣,但人物的呼应却又是动的乐。作者笔下的自然和人文风光,动静相宜,都充满乐趣。其次,作者笔下的景物呈流动的变化之态,赋予自然景物以动态之美。从“环滁皆山”到“酿泉”,是在动态中推出各种静景。“山行六七里”和“峰回路转”,是在动态中关照静态之景。“日出”之后才会“林霏开”,“云归”之后才会“岩穴暝”,“野芳发”后才会“幽香”,“佳木秀”后才会“繁阴”,“水落”后才会“石出”,景物本身便有动态的乐趣。第三是景物有时序的变化之动。有“朝暮”的变化之美,“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有“四季”的变化之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这也是动静的相宜,充满趣味。

欧阳修纵情山水,有曲径通幽后寻见醉翁亭时的“峰回路转”之乐,有“朝而往,暮而归”收获“四时之景不同”的趣味,有“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动静相宜的快乐。

欧阳修纵情山水,忘却被贬的“内心抑郁”,收获欣赏山水的乐趣。

欧阳修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却寄托在喝酒上。

喝酒又是一乐,那么,欧阳修的“宴酣之乐”,又表现在哪里呢?

㈡宴酣之乐

第一,“游人众”是乐之基石。欧阳修被贬滁州后,励精图治,实行宽简政策,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生活呈现一片祥和景象。人们三五成群到琅琊山游玩,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着欢快的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闲聊,走在前面的人大声呼喊,走在后面的人应声回答,老人和孩子也都出来游玩,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好一片喜人的景象。身处醉翁亭的欧阳修,看到这“滁人游”的景象,“宴酣”岂不有了快乐的基石?

第二,“酒菜好”是乐之实际。首先,“宴酣”用的菜是“山肴野蔌”,吃的鱼是深溪之水养的肥鱼,而且是亲自“临溪而渔”的,不仅有美味的乐趣,而且还有“钓”的趣味。其次,“宴酣”用的酒是“酿泉为酒”,且“泉香而酒洌”。第三,这些美食美酒是“杂然而前陈”,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没有过多的礼节和讲究,享受纯粹的“宴酣之乐”。这样的“太守宴”,是上佳的宴会,其乐趣怎会有穷尽呢!

第三,“众宾欢”是乐之场景。看着“滁人游”,享受着“美食”和“美酒”,众宾客们有的投壶投中了,有的下棋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起坐坐大声喧哗,无比快乐!此时的“宴酣之乐”非一人之乐,而是“众乐乐”,是“众宾欢”,是一片欢乐的场景。

第四,“太守醉”是乐之表象。文中共有三处写太守“醉”。第一处在第一段,此时的`欧阳修,心情畅快,“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并自号“醉翁”,但“醉翁之意不在酒”,有美丽的山水、有人民的快乐就足以让人心醉了。第二处在第三段,作者写道:“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此处,作者刻画了一个“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脸色苍老、头发花白”的太守形象。此时,作者才39岁,按常理,不可称为“醉翁”,也不会“苍颜白发”,作者的自号和稍作夸张式描写,意在表现其甚是自豪的陶醉状态。第三处在第四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处突出太守更加卓越的一面,太守不仅“醉能同其乐”,而且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文章三处写“醉”,相互照应,予以强调,突出“宴酣之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第五,“太守名”是乐之寄托。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又因为年龄最高,故自号“醉翁”,自号“醉翁”是“宴酣之乐”的一种寄托。同时,作者还有更高层次的寄托,用自己的号给新建的亭子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这样的一次“名之”,作者便将自己的快乐深深地刻在了这座新建的亭子上,于是,我们都知道了“醉翁亭”,也都知晓了欧阳修作为“醉翁”的快乐。

作者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作者又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的情趣其实不在喝酒上,而在美丽的山水之中。

欧阳修的乐趣,宴酣之乐?山水之乐?

好山好水,好酒好菜,固然给了欧阳修一些快乐,但醉翁真正的乐趣既不在“宴酣”之上,也不在“山水”之中,而在于“乐其乐”。

㈢乐其乐

欧阳修真正的快乐是“太守之乐其乐”,是以滁州人的快乐作为快乐,是一种“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快乐。

要理解欧阳修的“乐其乐”,我们需要分析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其乐”表现在哪里,即滁州人有着怎样的快乐。我们先看作者描写“其乐”的句子。第一句是写“滁人游”的句子,“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老人小孩,各色人等,上山旅游,络绎不绝,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象征,这是其乐之一。第二句是写“众宾欢”的句子,“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各位宾客能与太守一起在醉翁亭同乐,这也是滁州政治清明、百姓和乐的表现,这是其乐之二。第三句是写“宾客从”的句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夕阳在山”言游玩时间长,“人影散乱”言游玩人数之多,“太守归而宾客从”说明滁州人与太守相处融洽,这是社会和美、和睦的表现,这是其乐之三。第四句是写“禽鸟乐”的句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这表明,在滁州不仅人与人相处和谐,人与自然也能和谐相处,这是社会和谐的象征,这是其乐之四。欧阳修治下的滁州,政治清明,社会和谐,人们和睦,百姓和乐,生活和美,这便是滁州百姓的“其乐”。

第二,“乐其乐”表现在哪里,即欧阳修有着怎样的快乐。欧阳修的快乐,即是“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其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朝而往,暮而归”的欣赏山水的乐趣,因为“政治清明”,其便有欣赏山水之乐的闲情。其二,与众宾一起欢庆的“宴酣之乐”,因为“百姓和乐”,其便有了宴酣之乐的雅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的宴酣之乐,其实质是山水之乐的另一种表现。其三,表达自己的快乐。欧阳修醉“同其乐”,醒“述以文”,用文章记录自己的快乐。不仅如此,欧阳修还自号“醉翁”表达快乐,还给新建亭子“名之”“醉翁亭”宣告快乐。欧阳修的快乐不仅在“山水之间”领略,寄托在“喝酒”上,还写成“文字”,号成“醉翁”,名之“醉翁亭”。

第三,欧阳修是怎样做到让“滁州人快乐”的。欧阳修是被贬谪到滁州的,他也免不了有被贬的“郁闷”和“愤懑”,但他依然做到了恬然旷达,励精图治,治理滁州十分勤勉,这是滁州人得以安居乐业的第一个原因。其二,欧阳修施行“宽简之政”,奉行“政在养民”,不苛刻武断,不繁缛琐碎,不扰乱民众,通过建章立制加强教化,并遵循人情事理,引导人民向善,很快,滁州便出现一片和乐景象。欧阳修把人民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与民同乐”,既勤勉,又养民,所以便形成了“其乐”的良好局面。

欧阳修“在乎山水之间”,领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分享“宴酣之乐”,并将这些快乐“述以文”,告知天下,这些乐趣,皆因“其乐”而“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品中国文人欧阳修读后感900字精选篇2

作者:陈 香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无疑是为文者之师范,从政者之楷模!我对他,有的是敬佩之情,不,是敬仰,是高山仰止!

我敬仰文忠公的锦绣般的诗文。他的《秋声赋》、《归田录》等散文写得活泼清新,《玉楼春》、《浣溪沙》等诗词婉曲缠绵,《集古录》、《新五代史》更是博大精深。吟诵他的佳作《醉翁亭记》,谁不如痴如醉?文章所描绘的山水之秀,运用的文笔之美,抒发的境界之高,让我等享受到什么是真正的文学大餐!什么叫作脍炙人口!宋朝文坛领袖欧阳公啊,他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让多少莘莘学子顶礼膜拜!

我敬仰文忠公如山高的品德。他从政原则性极强。同行间不喜锦上添花,却能雪中送炭。恩师晏殊大宴宾客,作为门生的欧阳修不但没有附风雅、颂师恩,还婉转批评这位大官老师的铺张浪费、不恤军情。改革家范仲淹的被诬陷贬谪,欧阳修挺身而出,慷慨陈词,为其鸣冤叫屈,因此而受牵连,但他却义无反顾。要知道,在官场,大多官员都是信奉“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第一;有不少投机政客,更是落井下石,踩着别人的肩头往高处爬。几千年来,政界“裙带风”盛行,“厚黑学”不衰,因为它们有深厚的土壤。否则,怎么会有“冠上的翎带血染成”之说?世事风云多变,范仲淹重起为相,为报答患难之恩提拔欧阳修,不料欧阳公却断然拒绝,不攀高枝,何也?他说,我们可以同退,但不可以同进。当年的陈辞完全出于公道正义而非私情――何等的高风亮节!

我敬仰欧阳公似海阔的胸怀。他知礼部贡举,整顿考风,改变文风,雷厉风行。对热衷写怪癖文字“太学体”第一人的刘几,贴文开刷,毫不留情。而对饱学之士,无论是新人还是旧人,他都满腔热情,推之荐之,不遗余力,为国家人才的辈出而孜孜然,为堂屋的高朋满座而欣欣然。他慧眼识苏轼更是成了千古佳话。他断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如此的欢欣鼓舞,足见其胸襟气度之宽广。谁都知道,自古文人多相轻,彼此互不买账,今天你挑我的刺,明天我揭你的短,相互攻击无休止,这种笔战,虽没有市井小民口水战的庸俗,也没有江湖人士打斗的刀光剑影,但口诛笔伐间也常是杀人不见血。欧阳公却是例外,他是“无行文人”的异类,()他一生都以新秀的涌现为乐事,以群星的灿烂为自豪!――呵,多广阔的胸怀!

当然,欧阳公并非孔圣人,也非道学士,他所写的艳词,成了政敌们传播他的八卦绯闻、攻击他人格问题的有力证据。“他一定好色。”“他肯定风流成性”“他是个劣迹斑斑的伪君子。”白纸黑字,言辞凿凿,似乎不是空穴来风。我为欧阳修舞文弄墨时不小心授人以话柄而遗憾,同时更坚信清者自清,欧阳公的艳词,让我等觉得他老人家可敬之外,更有可爱之处。是真学士自风流,一个性情男士,目睹娇女佳丽,人间尤物,怎么不怦然心动?色,食也。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欧阳公把这些灵动的情愫大胆地抒写出来,是率真,而不是下流;是对女子妩媚的欣赏,而不是对男女风情的展视,更不是文字游戏的'玩弄和污染。“天下唯小人和女子难养也。”孔老夫子的这一话语中听吗?他对女子的偏见,不说性情中人,就是普通百姓,也会嗤之以鼻,除非你是生理有毛病、心理出问题的卫道士,才会虚伪地继续捍卫。退一步说,欧阳修即便真的携小妾、带美女,出入交际场合,也没有什么有损人格、败坏民风,因为在封建时代,富人一夫多妻,文人风流倜傥,天经地义,说三道四者是自讨没趣。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欧阳公,乃是真人,性情真,诗文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做到了。

可敬的文忠公,可爱的欧阳修,你的文风,你的德风,山高水长!

陈香,温岭三中教师,温岭教育作协会员。

真诚随性,爱自然喜花草,曾任温岭兰协秘书长,编撰二十来期的《温岭兰讯》。

从教三十多年,以下水作文自娱自乐。加入温岭教育作协,意在文友中染化自己,提升文学修养,在杨柳湾的夕照中,在面朝大海的陋里,我手写我心,将人生百味,付之笔端!

品中国文人欧阳修读后感900字精选篇3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醉翁亭记》,作者,乃龅牙男欧阳修。欧阳修瘦小,苍白,眼睛高度近视,“面白过耳,唇不包齿。”

欧阳修虽然长得丑,但是非常有才。欧阳修是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牛吧!这篇《醉翁亭记》就是一篇千古文章。我来介绍一下他吧。

欧阳修字永叔,生于四川绵阳,当时称绵州,和李白是同乡。尚在吃奶婴儿期,随宦游的父亲欧阳观迁江南泰州。四岁,父亲死了,享年五十九岁。母亲郑氏,时年二十九岁,拉扯一儿一女不改嫁。欧阳修四十六岁那年,母亲郑氏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欧阳修从小就听母亲口中父亲的'种种故事。丁忧期间,他追思父母,后于熙宁三年写下动人的《泷冈阡表》。母亲贤而知礼,父亲堪称良吏。

再说说《醉翁亭记》吧,古文描绘风景,全篇连用二十一个“也”,十三个“者”,二十四个“而”,犹如反复回旋的复调。文字如泉水之溢,一派天然。人,亭,山,泉,鸟,皆含醉态,酒醉,色醉,情醉,意醉,真是好极了。景色的层次分明而流畅,四季循环尽收眼底。

《醉翁亭记》欧阳修除了自己,还提到过另外一人,“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呀!智仙是琅琊山上的和尚,读到这里不禁有一个疑惑,智仙和欧阳修为好朋,苏东坡又和佛印为好朋,这是为什么呀?这些赫赫有名的诗人为什么都喜欢和僧人和尚做朋友?回家查查,结果百度百科又不给面子,没查到。

从欧阳修的文章中,体会不到一丝的忧愁。从山水之乐,到宴酣之乐,到乐人之乐,始终为乐。可见欧阳修乐对生活,他是一名乐天派,通过一个乐字贯穿全文。

人的品行不在于长相,而在于心态与能力。

品中国文人欧阳修读后感900字精选篇4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直以来人们称赞它风格欢快、意境优雅。前人大多评论该文连用21个“也”字,形成了一唱三叹的风韵。其实,细读全文不难发现,这篇四百余字的山水游记,除连用21个“也”字之外,还有10处之多连用“乐”字。

一、乐观进取的处世态度,奠基了太守“乐”在其中的思想根源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以后写的散文。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当时,作者也和白居易一样,“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此,在到任的路上,他写道:“阳城淀里新来雁,趁伴南飞逐越船,野岸柳黄霜正白,五更惊破客愁眠”。诗中流露出遭贬后忧不成眠的心情。

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欧阳修并没有在政治失意中沉下去。他由于出身贫困,努力仕进,曾经几起几落的磨难,成就了他的自强不息、乐观上进的处世态度。所以任职滁州期间,作者的心情是开朗的,“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所以,作者把个人的烦恼扔在一边,“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觉得“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丰乐亭记》)。故而欧阳修在《送张生》中高吟:“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愈新。”离开滁州三年以后,欧阳修还深情地怀念那段被贬生涯,“吾尝思醉翁,醉翁名自我”,“吾尝思丰乐,魂梦不在身”(《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相归滁州》)。这种怀念当年,以苦为乐的处世心态十分罕见。由此观之,《醉翁事记》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这与欧阳修的经历和乐观心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奠基了欧阳修创作《醉翁亭记》的思想根源。

二、滁州极富乐趣的优美景色,提供了作者”乐”此不疲的客观环境

滁州位于东南隅,这里地僻民淳、山高水秀。作者在《醉翁亭记》里写滁州山景,大笔淋漓地描绘山光、水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从群山到诸峰到林壑,由远而近,尽收眼底,让读者沿途览胜,渐入佳境:“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这里有山有水,幽深秀丽,树木茂盛,流水潺潺,亭榭翼然,给游人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环境,道出了“乐”此不疲的缘故。然后,作者把景物放到变化的时间里描绘:“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天的朝暮变化,一年的春秋更替,各具特色,令人依依不舍。

作者面对四时更替,既不伤春,也不厌夏;秋天是高风洁霜,而非天边落日;冬天是水落石耸,而非寒风枯草。从对景色的描写中,可以流露出欧阳修的情绪:善于从大自然中领悟山光水色那纯真的美,从而排解了在政治上的失意。

三、滁州百姓的安居乐业,是作者安“乐”陶醉的主要因素

行文至此,文章并未停止在游山玩水的“乐”上,《醉翁亭记》难得之处,在于滁州百姓“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这幅安乐太平盛世的美景,道出了作者安乐陶醉于山水间的重要因素。此处虽文字不多,却起到点睛作用,给我们深入了解作品‘乐”字的含义提供了最佳的解释。

史料证明,欧阳修被贬滁州,正是宋朝开始衰退之时。就在这个封建皇帝的腐败统治鞭长莫及的东南一方,在这位具有革新思想的开明太守的治理下,他自己本身在办理政事时,又“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宋史》卷三百一十九)。因此,滁州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完全是有可能的。百姓丰衣足食的太平生活,使得欧阳修完全忘却了仕途的苦恼和艰难,思想上得到一点安慰。处身这一情景,作者的“乐”已由之前的山水“乐”升华为分享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生活的“乐”。假若对自然界山光水色的感发,只是欧阳修乐趣的表面原因和初起的触动,那么,隐藏在深处的乐趣,就是对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的沉醉,所以作者深感“乐亦无穷也”。使得作者的“乐”含有了百姓成分,使得《醉翁亭记》与那些一味地寄情山光水色、自得其乐的田园山水作品有了鲜明的区别。

四、妙不可言的快乐,出自作者对“乐”进行哲理的探究

跟随作品的演进,曾在“觥筹交错”中乐极而醉的欧阳修;对貌似相像而原因不同的“乐”进行了富有哲理的探究:从“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问中可知作者把“乐”划分三类;一是禽鸟,这是一种只知饱食没有思想的快乐;二是游人(指除太守之外的游人),他们虽懂得欣赏山水之美,也有七情六欲,但他们的乐不能与太守相媲美;唯独太守之乐,才是凡人俗鸟不能理解的最高境界的高妙之乐。这是因为,在欧阳修看来,鸟为饱食后投林而乐,百姓为丰衣足食安事太平而乐,而他自己内心深处的“乐”则是囊括山水、风物、人情的兼济天下之乐。不但为滁州风景而乐,而且为百姓丰衣足食而乐,也为自己治理有方而乐。这样一位居于乐之巅峰的太守,吸引大家对作者“乐”的思想归宿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究。范仲淹常常自夸:“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醉翁亭记》欢乐气氛中,大家也能够从欧阳修身上看到这种“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形。这正是作者对“乐”进行哲理的探究中寄托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的沉醉,使文章进一步得到升华,更加具备较深的思想意思。

品中国文人欧阳修读后感900字精选篇5

假如给我一个机会,可以生活在古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宋代,因为有你——欧阳修,真想跨越千年的时间与你对饮,与你促膝长谈。

品读你,品出你让人折服的大度。你位居副宰相,权势炙手可热。按常理,你一定妒贤嫉能,打压有可能跃于你之上的有才人。但你不,你勇于推荐和提拔有才之人。你推荐和提拔了王安石,他成为宰相,位居你上,成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你提携“三苏”,让他们威名远播,成为唐宋八大家。

品读你,品出你让人钦佩的豁达。你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滁州太守。按常理,你一定是难以排遣心中的郁结,而你却不计得失,修“醉翁亭”,作《醉翁亭记》,怡然自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非一般的豁达。你自号“六一居士”,人问,何为“六一居士”,你答:“家有藏书一万卷,三世金文注释一千卷,一盘棋,一琴,桌上常备一壶酒。”,人曰“此五一也”,你却爽朗一声说:“一老翁置于其间,岂非‘六一’也。”

品读你,品出你让人感动的勤奋。你自小在沙滩练字,苦读史书,年纪轻轻便考中进士,可你从未放弃勤奋的信念。你深夜苦读,手不释卷,即便是意志受挫时,也在书海中寻找快乐。有人曾问,君藏书为万卷,不知读过几本。君曰:“你在我所藏之书中随便挑一本问我,若我没读过的,我就无言面对我的六一居士。”那人专门挑了一本积累许多灰尘的书问你,你对答如流,丝毫不差。

品读你,品出你谦虚谨慎的人生态度。在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你在功成名就之后不浮夸自傲,常人恐怕做不到。你和另一史学家修订史书,名字列于他人之下,不居功,难怪“六大家”以你为首,当之无愧。“三苏”,王安石,曾巩,都是你推荐而出名的。你曾力荐苏轼,说此人日后之名显于我欧阳修。智之大者,欧阳文忠公也!

品读你,品出的是黑色天幕上最闪烁的星星,星光闪烁;品读你,品出的是花架上最淡雅的海棠,清香宜人;品读你,品出的是歌唱舞台上的交响曲,催人奋进。站在宋朝时代的巅峰,不是帝王,是你欧阳文忠公。

你是让人望尘莫及的大家,品你千年有滋味。

3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