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文网 > 实用文 > 读后感 > 城南旧事长篇读后感800字

城南旧事长篇读后感800字

时间: 小龙 读后感

这本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温暖感人,足以触碰到人心最柔软的地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城南旧事长篇读后感800字【七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城南旧事长篇读后感800字(篇1)

暑假来了,我读了一些好书。当我读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后,我十分难忘,这本中所充满的亲情、友情和许多不同的。这本书是林海音在北京(当时称北平)度过的二十五年后,思念小时侯的北京而写下的。《城南旧事》一共分成5个部分,分别是: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这本书中有许多人物,如:秀贞、妞儿、宋妈、燕燕……作者林海英把人物写得十分生动,好像人物已经跃然纸上。不过,最让人悲伤的是:在林海英十三岁时,她可亲可爱的爸爸离她而去。林海英认为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一定要分为几段的话,父亲离她而去,是她的人生中最最重要的一个段落。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是说:爸爸离林海英而去,二是说:爸爸的花失去了爸爸的精心照顾,枯萎了。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虽然人物很多,有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小孩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丛里的小偷,但是,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作者林海英而去。这些结果都让人感到一丝丝悲伤。

从《城南旧事》中,我体会到了很多很多,真正的快乐是无忧无虑的,是欢欢乐乐的,蹦蹦跳跳,童年是十分美好,快乐的。最重要的,就是:人间美好真情在。

在书中,林海英有趣的,感人的,快乐的事。这些事都为了体现一个人生哲理:人间中,有人看重钱财,有人看重生命,有人看重地位……但最可贵的是人间的情感。因为林海英在《城南旧事》中注入了许许多多的情感,所以让孤孤单单的文字,充满了生机!

文中的林海英让我们看到了她小时候的稚嫩,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我真喜欢这本既好看,又不缺乏生机的书!

城南旧事长篇读后感800字(篇2)

读完林海音女士的《城南旧事》,那淡淡的感伤中含有暖暖的温情,如烟似雾,缭绕心间,挥之不去。

小说的末尾,英子的父亲用微弱的声音对英子说,你已经大了,要学会照顾好弟弟妹妹,帮妈妈做事;年仅13岁的英子,懵懵懂懂的,觉得爸爸讲的话使她很不舒服,但还是应允了她父亲的请求。读完,我的泪不禁顺着脸颊滑落下来。英子,这个家里最大的孩子,当时她刚小学毕业,爸爸就撒手离开了这个世界。幼小的心灵过早体验了生离死别所带来的撕心裂肺般的痛楚,这种哀凄有多少人能承受得了?有多少人在面对亲人离去的打击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冷静下来,勇敢地去面对未来没有亲人遮挡的风雨呢?何况,英子还只是一个需要呵护的小女孩。小说的结局很悲情,我们却也能感受到英子对未来的坚定决心。“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这一句话把英子瞬间长大后的懂事坚强展露无遗,她的这些品质也许正是我们90后的年轻一代所稀缺的。

有人说,“一部好的小说,总是少不了‘真'’善‘’美‘”。当然,不同的小说,它的“好”各有侧重。“真”,即真实,事件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美”,涵盖的内容有构思的巧妙、情节的生动、语言的优美等等;“善”,可解读为仁慈淳厚、宽容友爱等等。我觉得作品中的“善”,是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城南旧事》这部小说就是以“善”见长的。小说通过英子这个孩子稚嫩的心灵、纯真的眼光,传递给我们的是人心没有恨只有爱,人性没有恶只有善。不管是与疯姨娘的交往,对妞儿的友情或是对小偷的宽容与理解,英子身上,我们总能看到一颗善良的心始终注视着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不幸的人们,总能感受到那来自孩子淳朴心灵所散发出来的温暖。

美丽的心灵,传递着人间烟火的温情,散发着慰藉心灵的馨香,让爱的气息盈满每个人的心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即善心,即温情,以心暖心,世间将春暖花开。手捧小说,与我年龄相仿、瘦弱的英子仿佛站在我的面前。她犹如一面镜子,照进了我的灵魂深处。我为对父母的刁蛮任性而脸红,为与同学的斤斤计较而惭愧。我决心成为一个像英子那样善良有爱的人。今后,我将用心感受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我将与同学、朋友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我将尽我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愿拥有一颗如英子那般明净的爱心。愿天下好人越来越多,人间有爱,温情永在!

我轻轻地合上书本,静静地品味着书中的故事,仿佛看到英子他们从书中款款走来,朝着我微笑,使我的心头漾起一丝丝温暖,一缕缕牵挂。

城南旧事长篇读后感800字(篇3)

偶然间在一本书上看到着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这样一句话: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张爱玲与上海的关系不难理解,十里洋场,一城故事;然而提到北京,我更多的想到的却是老舍。《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都反映了老北京的风貌与那个年代普通北京老百姓的生活。于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翻开书架上尘封已久《城南旧事》,去探寻林海音心中的那个老北京,走进那一片斜阳古道,城南落花。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在我内心的深处,曾经有这样一本书,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阳。

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态来记叙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书中配有照片,图文并茂,让人更深切的感受到“旧”这个字的深刻含义:古城的残片,大柯的几根垂落枝条,瓦隆中存留的枯叶,临街老店被涂盖的字号,还有屋顶上的花盆以及巴在皇城墙上的冬雪……简简单单的意象,一个一个的片段,像是一扇古旧的铜门,轻叩,推开,便走进了历史,走进了另一种生活。

也许,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它代表经历沧桑后的人对纯真年代的怀念。童年啊!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读着《城南旧事》,我渐渐地走近了书的世界里,看着英子在城南度过的幸福童年,它们就像是一股细流静静地,慢慢地渗入我的脑海中:骆驼队、惠安馆、胡同的井、闹市僻巷、草垛子、这些地方所浮现的人物:冬阳下的骆驼队、井边的小伙伴妞儿、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与“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筑成的,但是他们都是在岁月的步影中消失了。童年美梦,顿然破碎。可以说,童年时的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是一个人的重要的段落。

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是英子的童年却过得十分出色。她的童年是戏剧化的,但是却是很真实、纯朴,那样得纯净淡泊,弥旧温馨。

她的童年之所以出色,是因为她有一颗纯洁净化的心灵,正是她有了这一颗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不折不扣的快乐。而世俗上的快乐,不过是金钱和名誉。

可以说,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样闪光,像玛瑙一样纯洁,像水晶一样透明,像牡丹一样鲜艳。

我们要分珍惜美好的童年。现在,我已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很快,我即将离别童年。踏上人生的木舟,感受林海音女士缅怀童年的心情。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愚骏而神圣的吗?

当我合上书,房间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无法散去。英子童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每一种感觉都是那么细致动人,我一定会珍惜属于自己的童年时光,让世间的爱暖暖的延续。

城南旧事长篇读后感800字(篇4)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主人公英子的毕业典礼上,这几句歌词最令人深刻,每每读起《城南旧事》,脑海情不自禁地浮现出这首曲子,满是离别的味道。

作者能在四十二岁时,把一个六岁女孩的心理活动描写的如此细腻,确实是很让人震撼,更值得叹服的是,小说里面基本都是以女性为主角,以至于有人说,这是一部女性作品。也有人会说,这是一部成长小说,每段故事都是离别,直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长大了。我比较赞同后一种说法。书的主题是童年,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读者展现了二十年代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久读便知觉,《城南旧事》既可以作为儿童读物,又可以供青少年阅读,还可以带领着成年人回味童年,总之它是多面向的,我想这大概就是它之所以被评为经典的原因。

整部小说就是一个离别的过程,与井边的妞儿离别,与惠安馆的疯女人离别,与草坪里的小偷离别,与斜着嘴笑的兰姨娘离别,与朝夕相伴的宋妈离别,与爸爸离别,不断地离别。

众多离别中,最遗憾的,大概是与小偷的离别。在《我们看海去》一章中,英子遇到了躲在草丛里的大叔,听他讲了自己的故事。在英子眼中,他是一个努力赡养老人和供养弟弟上学的好大叔,但他奇怪的行为又让英子感到莫名的疑惑和害怕。当大叔问起他算不算是好人时,英子答道:“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起的吗?可它从蓝色的天空升起来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坏。”好人跟坏人,这么复杂的.问题,小孩子怎能分得清楚呢?我们至小就被灌输辨别坏人的理念,以至于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疑。童年之所以快乐,正是由于他们还不会区分好人和坏人,不互相猜疑,不勾心斗角。但是,英子亲眼看到了大叔因偷窃而被逮捕。这一次的离别,英子应该开始慢慢的对外界警惕,开始看着见陌生人,会思考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了吧?

离别固然令人悲伤,却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的开始。书中的结尾都是离别,但这并不是每个故事的终点,而是通向将来的路。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我们愿意与否,身边的人总会慢慢地离我们而去,并不是所有离别都会使人成长,只有真正理解了离别的含义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离别,真正的成长。就如英子,即使每篇故事的结尾都有万般惆怅和不舍,但同时又趋向成熟,才会有最后面对爸爸的逝去,而勇敢承担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的小大人。

看《城南旧事》看到的不仅是单纯的离别,更体会到了离别给予人心的成长。

城南旧事长篇读后感800字(篇5)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伴随着离别的歌谣,《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一幕幕便在脑海中浮现。

作者林海音,以儿童的眼光记叙自己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书中图文并茂,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旧”这个字的深刻含义:古城的残片、垂落的枝条、瓦隆中存留的枯叶、临街老店被涂盖的字号、半扇院门的插闩还有城墙白雪都在诉说着小英子的童年往事。

读着《城南旧事》,我渐渐地走进了书里,看着英子在城南度过童年,它们就像是一股细流静静地,慢慢地渗入我的脑海中:上世纪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吃力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奶妈的丈夫来到林家把奶妈接走了。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女死了和被卖掉,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随着兰姨娘的离去和爸爸因肺病去世,她才真正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真正地长大了。

在《我们看海去》这个故事里就能体现出英子的那份友善。英子认为,在她眼中是好人或是朋友的,都应该拥有自己好的生活和人生,有美好的未来。通过这个故事,我也知道了,好人也好,坏人也罢,善良也好,丑恶也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架天平——道德天平。我们应该如天平一样公正的心去衡量、评判他人的行为。

英子的善良渐渐感染了我,也启迪了我。人心暖,伸出的手也是温暖,有一次我独自去广州参加兴趣班学习。出了地铁站,走了差不多15分钟,停在一个人来人往的交通灯旁,看见一个老人家弯着背,低着头,右手拿着一个迷你水桶,里面装着一些钱。后面跟着的是他儿子:拉着二胡,闭着眼睛,是个瞎子。他俩有两根竹子互相牵着,在街道上慢慢地走着。我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掏开钱包,拿了一元钱出来。当我将这钱放入桶里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在默默祈祷,希望他们可以早日找到自己温暖的港湾,不要再风餐露宿,精打细算过日子,我也希望能通过我这一份微薄的力量,可以帮到他。这正是英子,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给予我的力量啊!

虽然这是一件十分简单和不起眼的事情,但是我坚信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他人温暖。所以我们在选择时,应当选择善良,择善而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花儿落了,英子也长大了。伴着这淡淡离别的哀愁,我再一次捧起《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长篇读后感800字(篇6)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他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林海音

她默默地想,默默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仿佛临于心头。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愚呆而神圣的。小说以一个孩子——英子的视角记下她遇见的人,经历的事。旁知的叙事特点让作者本人站在情节之外,纯真的眼神,客观的描述,亦给读者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小说以1923——1929年的北京城南为背景,以小女孩英子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小说中关于北京的传统风俗、服饰等描写极为细致,丝丝入扣,可见作者对北京的熟悉。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惠安馆传奇”中,对心上人始终不渝,对失去的孩子念念不忘的秀珍,因为行为举止与常人不同就被视为疯子,她真的疯了吗?在她疯疯癫癫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世俗之人无法理解的痴心。

为了供一直考全校第一的弟弟读书,他干着自己不齿的行当,却又不愿意让别人说他是坏人。他自己不上进,他希望别人上进;他自己没有明天,他希望别人拥有美好的明天。这样的人却不能安然地走在阳光下,只因为他是一个小偷,这是何等的悲哀!待到他日,他是否还会记得曾许下的“我们看海去”的誓言?英子会记得,我们也会记得。

因为不堪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兰姨娘休了自己的丈夫,住到了英子家里,她不仅给英子打开了一扇新奇的窗户,也让英子早早地看清了大人之间的关系的复杂。她最后爱上了一个进步青年,并与他共同奔赴他们理想中的美好的新生活。

陪伴英子童年的宋妈,原本是为了改变家里窘困的状况,才丢下自己的孩子,到别人家里当奶妈,她在别人的孩子身上倾注了自己作为母亲的全部感情,对他们无微不至,疼爱有加。可结果却是自己的儿子死、女儿失。她在寻找女儿未果的情况下终于决定回家,在临行前仍对主人家的孩子千叮咛万嘱咐。这样善良的人,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留在英子脑海里的不单单是驴打滚儿的'香糯,还有对宋妈的不舍和思念。

有人说,父亲是因为爱花才有了英子等姐妹,父亲死了,花落了,花魂是跟着故人去了吗?父亲的花儿落了,英子也长大了。她已经学着给大人安慰,学着当做别人的依靠。

林海音说,多少年后,城南游艺园改建了屠宰场,城南的繁华早已随着首都的南迁而没落了,偶尔从那里经过便不胜今昔之感。这并非眷恋昔日的热闹生活,那时的社会习俗不值得一提,只是因为那些事情都是童年经历的,那是真正的欢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欢乐。经过时间的洗涤,停留在我们内心深处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原来都是欢乐的。

童年,那些如青葱般的岁月承载者我们成长的轨迹,它不是一座孤岛,被遗忘在梦的角落。它在我们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带着这些印记,走完一生。

城南旧事长篇读后感800字(篇7)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这本书是从一个六岁小女孩——英子的眼光出发,通过“惠安馆的疯子”、“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故事,用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城南旧事》既表现了作者的思乡情怀,又表现了旧时代女性的悲惨命运。

这本作品并没有刻意的表达什么,只是一幅场景,一幅场景的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他自己。那样的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新,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我最喜欢文中的主角——英子,她是一个善良、天真、富有同情心、机智又狡黠的小姑娘。小英子并没有因为秀贞的疯而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害怕她,而是和秀贞成了好朋友,并用自己的方式帮助秀贞和妞儿母女相认,并偷了妈妈的金镯子给她们做盘缠,体现了她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12岁时英子失去了爸爸,没有爸爸的感觉是多么痛苦,我们是无法体会到的,人的一生命运多舛,让人哀怜!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妞儿,她的妈妈就是疯女秀贞,但是她一生下来就被秀贞的妈妈——妞儿的姥姥给扔了,后来被妞儿的养父抱了去,养她到大点,就教妞儿唱戏,然后让妞儿站在天桥上唱,唱完后就给人家要钱,如果人家不给,她的养父就打她,打得体无完肤!看看我们,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奶奶宠着、姥姥惯着,要什么给什么,更不用说挨打了,看看妞儿,再看看我们,觉得妞儿真可怜!

书中用一些小事反映当时人的思想。如文中的宋妈,她在得知儿子小栓子被淹死,女儿丫头子被送人时,决定找回丫头子,说:“如果不是小栓子死了,丫头子我也不要了。”体现了宋妈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以前这种思想很深,不过现在好了,这种思想已经几乎灭绝,令人很高兴。

书里还描写了兰姨娘、小偷等多个具有丰富个性特征的人物,个性鲜活,使人难忘。

这本书的写作方法很好,不管是在语言、人物形象还是故事内容都体现出它的京味特征,为我们展现了北京的地域特色,如:北京人、北京话、北京的风土习俗等等。这篇文章用词准确、感情真挚、构思巧妙、并且描写生动,大量运用伏笔、比喻等修辞手法,令人读完后回味无穷。

《城南旧事》绝不仅仅是一本回忆录,还是名篇佳作,以它独特的写作视角,洗涤人的自私心,让人受到教育,让我感受到她的沉醉其中,正如那首文中出现的诗一样让我着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