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文网 > 实用文 > 读后感 > 呐喊的读书笔记700字

呐喊的读书笔记700字

时间: 小龙 读后感

读书笔记是对自己思考和感悟的整理和归纳,可以帮助读者发现自己思考的盲点和不足之处,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怎么写好呐喊的读书笔记700字?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呐喊的读书笔记700字,方便大家学习。

呐喊的读书笔记700字(篇1)

《呐喊》读书笔记

《呐喊》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目光描绘的一幅幅图景。这幅图景,概括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一历史时期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本内容,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革命风暴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读过《呐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及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生活状态。全书共14篇小说,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药》和《阿Q正传》。

《药》描写了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儿子小栓治病的故事。作品以这个悲剧事件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下反动统治阶级镇压革命群众的凶残手段,歌颂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精神。夏瑜的血在愚昧的群众看来却成了治病的“宝药”,这种血腥的现实,反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劳动人民由于受反动统治者的欺骗与宣传而形成的盲目的反动情绪。作品对革命者遭受的苦难和人们的冷漠给予了强烈的关注和深深的同情,同时高度赞扬了革命者英勇不屈的精神,揭示了辛亥革命必然失败的深刻原因。

《阿Q正传》则主要写阿Q从小丧父,家境贫寒,寄居在土谷祠里,受人欺凌和阿Q本人好逸恶劳的性格有关。然后阿Q在未庄,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不准我造反”,只准“你到城里的洋学堂里去”,把他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去偷,偷了钱抓进县衙门仍要偷萝卜。最后死在了“洞”里。

读完这篇小说,我为阿Q的悲惨命运感到同情,又觉得他自作自受。

《呐喊》揭示了种种封建与反动、压迫与剥削,表达了作者对旧社会的种种弊病的愤恨与鞭挞,又揭示了要改变这种种弊病就必须改变当时社会的本质——即改变封建主义的思想,从而让人们拥有自由、平等的社会地位。

呐喊的读书笔记700字(篇2)

《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它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这本书中有些文章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等等鲁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以自我的亲身经历,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看到和听到当时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从而使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意识苏醒,医学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所以他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

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以及对于他们的怜惜和悲伤。

《孔乙己》中那个因为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社会上流阶级的生活的孔乙己,从孔乙己在澡堂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为职业,在最终因为偷了有钱人的书后被打折了腿,最终还是默默地离开了人世。

《故乡》中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还有和剧中主人公从小玩在一齐的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老爷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而《药》则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这一点。文中凶暴残酷的刽子手康大叔,因为小儿子小栓的痨病而拿出所有家档去买了个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和那些在茶店里议论纷纷的茶客,可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为革命而被处死,最终用自我的血作了人血馒头而牺牲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康大叔的残酷,卑鄙,仗势欺人。华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们的盲从和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夏瑜的英雄气概可是完全脱离群众的革命是无法成功的。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期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呐喊的读书笔记700字(篇3)

薄薄的《呐喊》中,虽然只有十几篇文章,但给我们带来了他思想的光辉。

那个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却向往上流阶级生活的孔乙己,他在酒店是人们取消的话题。在生活中,他以偷为职业,最后因为偷了有钱人的书竟被打断了腿。孔乙己的死让我们看到了当时读书人的悲哀,他们能炫耀的唯有学问,但当时学问在世人眼中又算什么呢?鲁迅在刻画人物方面仅寥寥几笔,但却细腻的刻画出了一个落魄书生的形象。

《阿Q正传》是《呐喊》里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之一,它之所以家喻户晓,是因为“它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来”。阿Q性格极其复杂,他质朴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阿Q其实是一个旧中国的贫苦农民,在未庄连姓赵的权利都没有。他是弱者,但受了他人欺负却又要欺负比他更弱小的小D;他挨了打,却常用“儿子打老子”的话来宽慰自己……这些看似是阿Q一个人的作为,但鲁迅更多的是要借阿Q反映旧中国社会人民的生活:这不仅仅是阿Q一个人,更是千千万万被剥削的旧中国的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

鲁迅用愤怒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让现在的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鲁迅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这八个字包含着对着中国人民深深的怜惜和悲伤。在国民的迷茫中,鲁迅大声疾呼、奋力呐喊,只是当时在腐朽的时代中他那薄弱的声音又有几个人会听到呢?听到的人之中,又有几个会明白呢?而明白的那些人,又有几个会奋力地改变呢?

呐喊的读书笔记700字(篇4)

《呐喊》读书笔记

《呐喊》是鲁迅先生写的一本小说集,其中收入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十四篇作品。这本书深刻揭示了旧中国的社会矛盾,表现了强烈的人民觉醒意识和反封建的战斗精神,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思想和想象空间。

在《狂人日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旧社会的残酷和黑暗。日记的主人公狂人,因为无意中听到“吃人的事情”而陷入恐惧和不安,他拼命地想摆脱这种心理压力,但却无能为力。这种强烈的压迫感和恐惧感,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在《孔乙己》中,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使我感到痛心。他是一个善良、有才华的人,但却因为贫穷而不得不在社会底层挣扎。他的悲剧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旧社会的残酷和无情。

在《药》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血和生命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小福子的死和革命烈士的牺牲,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在《阿Q正传》中,阿Q的自我中心和自以为是使我感到厌恶和反感。他的行为和言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中的缺陷和不足。

在《故乡》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闰土的成长和变化,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时间和人生的无情和残酷。

总之,《呐喊》是一本非常有思想深度的书,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旧中国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缺陷和不足。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呐喊的读书笔记700字(篇5)

翻看开了那本尘封已久的鲁迅的《呐喊》,其中的《阿Q正传》让我再次回味到儿时读它的那份惊喜,品味着此时的感悟与感动。

阿Q是鲁迅塑造的经典形象,我以往问自我为何如今文人笔下没有如此生动的形象诞生?究起原因,是社会造人。那个封建时代是封建思想顽固、地主当道、军阀统治的时代,未庄就是被封建思想毒害了的村庄,阿Q是一个弱者,他受到这些地主恶霸的欺压,阿Q的“假洋鬼子”与“男女之大防”等思想也绝对不是阿Q所独有,这是时代产物。再如阿Q带给我们那几场让我们苦笑难言的戏:看杀革命党人、调戏静修庵的小尼姑、闹恋爱以及投身革命军队等,都是在封建吃人的本质面前上演的,也并不是某个人愿意就能改变的。

但凡看过《阿Q正传》的人都认为他是悲哀至极的人物。阿Q他所受到赵大爷、赵白眼、小D和静修庵里那条黑狗等等一系列的打击折磨不必多说,最最可悲的是他竟有一套让人哭笑不得的取胜法宝,即他所采取的“精神胜利法”。这就是阿Q的生活哲学,甚至于说是在封建压迫制度下,更多弱者的生活哲学。

我们总是会带着笑来读《阿Q正传》的,仿佛可怜的阿Q从被创造出来就一向被大家笑着。然而这笑并不是看得起的笑,而是带着讽刺、带着轻蔑或许是带着同情与怜悯的笑。他的精神胜利法,恋爱价值观,他的幸灾乐祸往往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赏。

能够说阿Q是一个当时社会中的一个小主角、一个弱小者,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没有一个为他着想的人,是一个封建乱世时的代言人。而任何时代都会有弱者,作为一个新社会的现代人,我们从阿Q的遭遇中更加应当去反思、去行动、真正扛起关爱身边的弱者的职责。

1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