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文网 > 实用文 > 读后感 > 呐喊的读书笔记

呐喊的读书笔记

时间: 小龙 读后感

读书笔记不是照抄读物的原文,必须以对所读的书、文内容的理解为前提。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呐喊有关的读书笔记,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呐喊有关的读书笔记。

呐喊的读书笔记【篇1】

老实说,《呐喊》这本书不太好理解,因此,读起来有点费劲,但读完后,我还是有了很多的感悟。

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狂人日记》了。书里说在鲁迅那样的年代,没有粮食,人们饥饿到了恐惧,便开始有人吃人这样可怕的行为。还从鲁迅先生的描写“青面獠牙”、“满眼凶光”和周边的环境描写,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就是多么黑暗,人就是多么可恶、多么残暴。更可恶的就是连自己的亲兄妹都吃,何况他妹妹才五岁,可爱可怜的样子还在眼前……

看这些人多没有良知,竟然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而去吃亲生妹妹呀!还偷偷让好人也吃人肉。唉!这些人真的是些大恶人。他们还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数,其实就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大家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以前生活的艰苦,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鲁迅先生对封建黑暗社会的憎恨。

呐喊的读书笔记【篇2】

呐喊鲁迅读书笔记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的集子,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各阶层人士的生活到各种新兴的社会力量,揭露了种种旧社会的弊害与不合理,表现了改变黑暗社会的强烈愿望。

一、多样性的内容

《呐喊》里的各种人物都是作者多方面性格的化身。有的虽然自身不完美,但他们在翻然醒悟中努力改变自己,以希望达到新的目标。如《狂人日记》中的“吃人”的,实际上是作者内心深处的封建伦理观念和“吃人”的严重对立。还有像《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这样一个小人物,作者描写了孔乙己的悲剧。这些受尽封建主义压榨的被侮辱、被损害者,都以各自的方式“开口说话”,以恢复自己的精神的人格。这些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的社会政治内容,以及较大的思想容量,使《呐喊》具有极其深广的社会意义和极其深刻的思想容量,成为爱国的进步人士的读本。

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表现方法上,作者运用了象征、漫画式以及抒情等手法。在体裁的运用上,《明天》是中国第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把短篇小说的容量和情节的丰富性结合起来,使之具有一种非凡的生命力。在叙事中作者以倒叙、预叙的手法使小说具有更深刻的内涵。

三、思想与艺术的统一

《呐喊》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但这种思想不是抽象的,它同具体生动的情节融合在一起,并塑造出各种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成为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收获。同时,《呐喊》的语言艺术也同样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总之,《呐喊》以其彻底的反封建精神,生动的艺术形象,对中国旧社会进行了批判,在创作方法上对中国现代小说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更应该有选择性地阅读。

呐喊的读书笔记【篇3】

假期中,我读了鲁迅的《呐喊》,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课本外的鲁迅作品,感触颇深。其中的几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发表我的见解。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部作品,他用辛辣讽刺的笔墨披露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事实。通过吃人者的凶残狰狞及被人吃者的无助暗示封建社会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表现作者对广大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怜悯,并希望旧中国的有识之士能团结起来,反对压迫,创造生机勃勃的少年中国。这一思想也是鲁迅写作的根本目的,他之后的许多文章都以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为主,因此,他也被称作写实主义作家。《狂人日记》虽然后来被鲁迅本人称为拙作,但在当时却惊动文坛,鲁迅的作家生涯也就此开始。

《风波》在我看来是一篇有意思的作品。故事中人物的名字都以出生时的重量命名,如:九斤老太、七斤、六斤等。不仅表现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也暗示了当时农村的衰败。文中多次出现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话语,正表达了这一点。全篇通过人物的对话及村里人的变化展现了社会的人情单薄、阶级分明与封建礼教对人民的迫害。作者笔下的农村一片悲凉,也许正照应作者此时的忧伤心情,希望建立新世界的迫切愿望。

毋庸质疑,鲁迅是中国历史上较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至少在当时,他鼓舞了无数青年人参与新中国的革命,用文字为良药治疗了许多中国人麻木的心灵。我们应学习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格力量,永远传承下去。

呐喊的读书笔记【篇4】

《呐喊》读书笔记

《呐喊》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用生命写就的近代文学的开山之作”,作品真实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与污浊。读完它,仿佛有一股磅礴的大气从胸中激荡而出,使人既愤怒又无奈,又好似一把把利箭直射你的心窝。

《狂人日记》是《呐喊》的首篇,也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手法直白,语言犀利。作者借狂人的口吻控诉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封建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封建礼教的毒害深入骨髓。

《孔乙己》是一篇让人读来感到无尽悲凉的小说,作者以无比犀利的笔锋把旧社会的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毒害入骨地剖析出来。小说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一个穷苦的读书人,他在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下生活,变得迂腐、麻木和不求上进。然而鲁迅以无比鲜明的描写方式对这个社会展开了控诉,让人们痛定思痛,去反思这个社会。

《药》写的是华老栓为了给生病的孩子治病,花了一百铜钱,从被迫卖人血的康大叔手里买来蘸着革命者鲜血的馒头治病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现象反映出了封建统治的凶残和凶狠。

《阿Q正传》讲述了一个被人们鄙视和唾弃的流浪雇农阿Q的悲惨生活和思想。阿Q是一个被人们瞧不起的小人物,他自尊心极强,他有一个信念:我总算被儿子打过了,有两儿子了!这种自轻自贱又令人哭笑不得的想法也正是阿Q这个没有思想的小人物的无意识思想。他的自欺欺人和无知让人心痛。

《故乡》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小闰土在二十年后重回故乡的所见所感。作者把旧社会的残酷现实对农民的迫害描写得淋漓尽致。其中的一段描述了旧社会农村的凄惨景象:身体的缺陷农民是丝毫没有,然而脸上早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境遇弄出些红色来……颈子上围着绛色绒绳套,去镶雪花石的背心,那更是不用说;但他的面目,却全叫尘泥腐蚀得不敢恭维。

而今,社会进步了,农民的生活也一天天好了起来,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个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毒害的黑暗社会。我们要以史为鉴,珍惜眼前的生活。

呐喊每一章的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

呐喊的读书笔记【篇5】

记得读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这是怎样的一种愤慨……

不知道书店是以怎样的心情,在销售排行榜首上写下“呐喊”二字的,至少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骄傲。尽管它只是一本老书,尽管它的定价远低于同类书籍,尽管骄傲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呐喊》被搁在一个不起眼的书柜上,倒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我小心地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认真地阅读起来。虽然读了《呐喊》已不是一遍两遍了,但它每次带给我的震撼却总是有增无减,仿佛每一次阅读都是与先生心灵的交流。嬉笑怒骂、悲欢离合,虽然置身于外,却又深入其间;虽已永远成了旧的故事,却永远能给世人新的启迪,这大概就是《呐喊》之所以被称为经典的原因吧!

合上书,突然想到先生离开我们已七十多个年头了,不知道先生在天之灵,如果看到当今文坛的风气,看到他的旧作在某一书店重登榜首,会做何感想:是焦急地呐喊,是失望地彷徨,还是点上一支烟,面对眼前丛生的杂草,冷静地思考?

其实,我们的作家们,不,书贩子们,你们才真的应该好好反思自己,在这七十多年的岁月中,你们都做了些什么!看看中国文坛在你们的带领下成了什么样!当国外的科幻小说、言情小说大举入侵中国文坛的时候,你们是随波逐流,还是急流勇进?当博客、论坛使文学大众化的时候,你们是继续高昂起头颅,还是卷起裤脚混水摸鱼?当各大榜单被那些快餐文化占据的时候,你们是否想过还击?当文坛商业化的时候,你们创作时想的是荣誉,还是钞票?当文坛娱乐化的时候,你们是否有过自我定位:作家,还是名人?愤怒中,我又看到了先生的背影,在昏暗的灯光下,他点起一支烟,吞吐着忧虑和感伤。他时而思索,时而疾书,他在用笔和敌人战斗,他在用心为中国文坛、为迷惘的国人呐喊!

当年先生弃医从文,为的是根除国人麻木愚昧的封建恶疾,而如今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拾医术,抓一帖良药,专治见钱眼开、崇洋媚外的顽症?

离开书店的时候,又看到了那张排行榜,骄傲已经退去,更多的是担忧:“呐喊“的大旗将由谁来扛?这时,几个“红领巾”人手一本《呐喊》走出了书店。想必是老师建议他们买的吧,《呐喊》登上榜首的功劳多半要落在他们的头上。

回首,却看到更多的孩子在“畅销书”、“口袋书”海洋中迷失方向……

也许,没被快餐文化污染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1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