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600字
读书笔记是人们记忆力的延长,是人脑有效的外存贮器。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600字怎么写才规范?下面给大家分享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600字【篇1】
宋濂,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三大家。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它为“太史公”,诸如此类的名誉形形色色,那么多的名誉,那么多的赞许背后的辛酸又有几人知晓,又有几人曾体会?
俗语说的好,“穷人的孩子早成家”,宋濂家小时候就很清贫,没有钱买书读,于是宋濂就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可是他依旧坚持抄书,并且决不超过约定日期归还,因为他的诚信,所以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他,就这样他克服了没钱买书这个困难。
接下来,他又遇到了从师求学的艰难,寒冬时四肢僵劲不能动,穿行在深山巨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生活上艰苦异常,粗茶淡饭一日也仅有两顿,同舍生穿金戴银而宋濂却是破衣旧袍,然而这样都未能动摇他的求学信念,反而他沉醉于自我心中“乐”,对同舍生的豪华并不羡慕。
最终宋濂成功了。
此刻回头想想我们,我们的生活条件好过宋濂,血刺条件更胜过宋濂,而我们的成就却不胜宋濂。为什么呢?
原因在我们自身。
宋濂,刻苦好学;我们,懒散厌学;宋濂,虚心请教;我们懒得请教;宋濂博览群书;我们孤陋寡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磨难是一笔财富,它能锤炼一个人的意志,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会让一个人走向成功。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他专心与否。提高一个人的本事,促成一个人的成功靠的是好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力,所以我们更应当学习古人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珍惜此刻优秀的学习资源,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600字【篇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礼貌古国。在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它的成就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到达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在这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时期,明初的文学家宋濂,在他的这篇赠序中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艰辛的求学历程,勉励后人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作者以自我的亲身经历为例子,使同为学生的我感到这似乎不是几百年前的故事,而是我的身边事,更使我明白求学路上一路坎坎坷坷,我们应不畏艰辛,勇于探索,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
古人因家境贫寒而借书亲手抄写,虽然辛苦却一点也不放松,抄完便跑去送还,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最终有机会看到各类书籍。而应对着父母为我买的一大堆书,我却很少细心地读过,真不敢与古人相比。古人向先生请教问题时毕恭毕敬,遇到先生训斥、呵责时,他的态度变得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直到先生高兴了,才再次请教。应对古人在如此艰难的求学条件下,对知识的渴望与决心,我羞愧得无地自容。古人为了求学,不畏天气寒冷,即使四肢都冻得动弹不得,一日只吃两餐,穿戴不如他人也全都不在乎,而我们丰衣足食从不为受冻挨饿担忧,也没有奔走的劳累,更不必亲手抄书,但仍学业不精通,那只能怪我们用心不专一了。
从发生在古人身上的一件件“平凡”的事我最终明白勤奋与艰苦是相互联系的,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能够克服。在我们科技飞速发展的今日,我们仍然需要勤奋求学,这样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将来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一份力。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600字【篇3】
读《送东阳马生序》,我眼前仿佛浮现出宁濂在冰雪天里忍受着刺骨寒风抄写书籍,在乡野的小路间奔波寻师、在深山中若觅住处,以及身穿破絮却仍自得其乐的样貌。不禁深深感叹:果然唯有勤与苦,才能为将来开阔一片天地,造就一位将才。
宋濂元疑是在贫苦中求学的一他幼时家中没有书,成年时无法拜师,无法有鲜艳明丽的服饰甚至是保暖的衣服。这一切的辛苦,是我们无法体会的。对于我们而言,所谓的“辛苦”是父母教师给予的期望和几份作业。我们应对着父母教师般切的期望,却把它们想象成无形且巨大的压力,我们应对着书桌上的作业,却把它们想象成无法跨越的大山。于是我们仰天长叹:“我们很辛苦!”可这“辛苦”没有半点能与宋濂的苦相比,因为至少我们能坐宽敞明亮的教室,捧着属于自我的崭新的书本,聆听教师的讲课。这些,怕是宋濂幼时所不能企及的。
可是宋濂没有在苦难中退缩,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勤,去攻克那些苦所带来的困难。没有书箱,他便借他人的来抄写,没有教师,便四处访问;没有衣物,便默默忍耐寒冷与嘲讽。尺因他心中有读书的愿望与乐趣,他便能克服苦难,以勤求知。
而我们,在应对学习中的难题,学习中的苦难时,是否也应把苦难作为度过无涯大海的舟,以勤奋作为登顶的捷径,不惧一切,向上攀爬?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应当向宋濂那样,把苦难与困难当作是到达彼岸的帮忙者、垫脚石,把勤劳当作是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以勤为径,以苦作舟,在生活、学习中奋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