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文网 > 实用文 > 读后感 > 读道德经感悟200字

读道德经感悟200字

时间: 小龙 读后感

读道德经感悟200字篇9

林语堂曾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必须会大笑,然后笑他自我竟然会这样笑,最终会觉得此刻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我就是如此。”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人读《道德经》的感受了吧。

其实每个民族都会有智者,会站在人群前面,站在天地之间把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告诉给他的每一个人。告诉后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怎样样才能活得更好,更长久,如何才能不被别人,被自我灭亡。而老子便是这样貌的一位智者。

老子将一切归咎于“道”,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成的,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能够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于是我们后人再次基础上理解的“道”便是——道是混沌是无极,由此生出鸿蒙之气,内含阴阳,再生而为天地人三才,进而构成世间万物。可是老子又说了“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意思就是说道是不能用语言所说出来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天道关系。

“道”生万物,可是“道”亦为虚幻。在恍惚虚幻中,它含万物之影象;有含形色之实体;其实老子的“道”,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它先于天地而生,周而复始。这天,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科学家们也证实了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它存在于互不相同的形形色色的事物之中。此是此,彼是彼,任何事物都按其固有的轨迹运行。人们能够用必须的方法去认识它、体验它、并按照客观规律改造它。由此观之,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已经揭示了宇宙的起初和自然的本源,这比之西方近现代的理论学说早了两千多年。

老子的“道”,寓意精深,无法企及。使得我们只能用仰望的目光触及他深刻的思想。而老子所提倡的“徳”也被为后世奉行为处世哲学。

“道”是事物固有的规律,是神秘难测而又隐蔽在事物内部的东西,是不可理喻的东西,是不可及的。而“德”则是“道之功”、“道之用”,是人们认知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一种人为行为,是能够理解理解的,是人们可及的。

“德”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之人必备的世界观、人生态度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他讲究“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上善若水”“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之德是最近于圣人之德的。而梦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处于最末。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却常德众之先。以不争而争,以无私而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却无取于万物,并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水有其种.种美德堪比圣人,堪谓之“道”。可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人都往高处走,难免竞争,有竞争就有争斗,有争斗自然就有流血牺牲。水比人明智,甘居下位,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净无为而又无所不为。“上善若水”,就是一种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修德的必备境界,一种养身之术。我们心中有德,必然愈加崇敬自然和生命,我们离道就更近一层,更能体会到人生的终极哲理。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一言道破天下之事,看破人生之理。世上本无善恶贵贱,人与人本无争斗之意,天地万物本和谐融洽。但由于世人皆需追逐自我所需,觅求自我生存发展之本,于是不断于天地之间人世之中苦心经营、算计不已,一切仁义与邪恶也相反而成。天地本无成人与害人之心,但却造就人际错综复杂,世间本无圣人之现,但却成就社会等级。一切本自然,但却一切又进入繁杂之社会,天地万物、圣人百姓本自然相处,无私无公、无善无恶;却人与人终究摆脱不了关系往来,免不了融于社会,所以一切纷争痛苦皆至。一切人之所想,一切人之欲,一切人之愿,一切人之求,但所有种.种皆需要人自我内省不已,都需要自我能够达物达人进而才能达己。

当然每本书都有瑕疵,《道德经》也不例外,他最大的弊病在于过于虚幻,有种避世的消极状态,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这种消极状态断然是不行的。可是只要我们采撷其长,也会有不少的收获。

读罢此书,掩卷暇思,不禁叹服古代人民对自然崇高的敬意,对人生透彻的洞悉。这样如玑似玉的文字,清新畅怀的生活方式,高屋建瓴的理论,虽不尽善尽美,也无可颠覆了。

又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层次不一样,领悟的道就有区别。道法自然,道亘古不变,看的就是不一样人不一样心境的理解。读此罢,书受益良多,无以为馈,愿共享此书之精华。

读道德经感悟200字精选篇1

林语堂曾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必须会大笑,然后笑他自我竟然会这样笑,最终会觉得此刻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我就是如此。”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人读《道德经》的感受了吧。

其实每个民族都会有智者,会站在人群前面,站在天地之间把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告诉给他的每一个人。告诉后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怎样样才能活得更好,更长久,如何才能不被别人,被自我灭亡。而老子便是这样貌的一位智者。

老子将一切归咎于“道”,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成的,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能够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于是我们后人再次基础上理解的“道”便是——道是混沌是无极,由此生出鸿蒙之气,内含阴阳,再生而为天地人三才,进而构成世间万物。可是老子又说了“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意思就是说道是不能用语言所说出来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天道关系。

“道”生万物,可是“道”亦为虚幻。在恍惚虚幻中,它含万物之影象;有含形色之实体;其实老子的“道”,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它先于天地而生,周而复始。这天,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科学家们也证实了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它存在于互不相同的形形色色的事物之中。此是此,彼是彼,任何事物都按其固有的轨迹运行。人们能够用必须的方法去认识它、体验它、并按照客观规律改造它。由此观之,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已经揭示了宇宙的起初和自然的本源,这比之西方近现代的理论学说早了两千多年。

老子的“道”,寓意精深,无法企及。使得我们只能用仰望的目光触及他深刻的思想。而老子所提倡的“徳”也被为后世奉行为处世哲学。

“道”是事物固有的规律,是神秘难测而又隐蔽在事物内部的东西,是不可理喻的东西,是不可及的。而“德”则是“道之功”、“道之用”,是人们认知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一种人为行为,是能够理解理解的,是人们可及的。

“德”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之人必备的世界观、人生态度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他讲究“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上善若水”“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之德是最近于圣人之德的。而梦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处于最末。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却常德众之先。以不争而争,以无私而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却无取于万物,并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水有其种.种美德堪比圣人,堪谓之“道”。可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人都往高处走,难免竞争,有竞争就有争斗,有争斗自然就有流血牺牲。水比人明智,甘居下位,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净无为而又无所不为。“上善若水”,就是一种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修德的必备境界,一种养身之术。我们心中有德,必然愈加崇敬自然和生命,我们离道就更近一层,更能体会到人生的终极哲理。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一言道破天下之事,看破人生之理。世上本无善恶贵贱,人与人本无争斗之意,天地万物本和谐融洽。但由于世人皆需追逐自我所需,觅求自我生存发展之本,于是不断于天地之间人世之中苦心经营、算计不已,一切仁义与邪恶也相反而成。天地本无成人与害人之心,但却造就人际错综复杂,世间本无圣人之现,但却成就社会等级。一切本自然,但却一切又进入繁杂之社会,天地万物、圣人百姓本自然相处,无私无公、无善无恶;却人与人终究摆脱不了关系往来,免不了融于社会,所以一切纷争痛苦皆至。一切人之所想,一切人之欲,一切人之愿,一切人之求,但所有种.种皆需要人自我内省不已,都需要自我能够达物达人进而才能达己。

当然每本书都有瑕疵,《道德经》也不例外,他最大的弊病在于过于虚幻,有种避世的消极状态,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这种消极状态断然是不行的。可是只要我们采撷其长,也会有不少的收获。

读罢此书,掩卷暇思,不禁叹服古代人民对自然崇高的敬意,对人生透彻的洞悉。这样如玑似玉的文字,清新畅怀的生活方式,高屋建瓴的理论,虽不尽善尽美,也无可颠覆了。

又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层次不一样,领悟的道就有区别。道法自然,道亘古不变,看的就是不一样人不一样心境的理解。读此罢,书受益良多,无以为馈,愿共享此书之精华。

读道德经感悟200字精选篇2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灰常好的中华珍宝,包含了丰厚的人生哲理。还记得小时分跟着他们“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那时分还不晓得这是出自何处,更别说是什么意义了。时过几载,再次看这部道家代表巨作,固然还是不能完整了解,可是至少有一些些本人的感受。

《道德经》倡导欲壑难填、无为而治。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化史上的聪慧宝典中吸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华。当今社会科学兴旺,社会经济高速开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肉体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我想我们更应当从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找到本人的人生原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辰坚持狂妄自大、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要“不妄为”才干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扮好社会主角,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义务,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经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道德经》可谓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字字无动于衷,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见老子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环的创新才能。实是信服信服!再加上一些经典事例,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呼应前文,升华主题,把作者本人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无限打动和难过,有浑然天成之感,实乃文章中之极品,古文中之绝笔!

读道德经感悟200字精选篇3

《道德经》是一本关于宇宙人生哲理的书,包含唯物主义,自然无为,天地不仁的哲学思想,被誉为“道学之精髓,哲学之先本”。《道德经》能启迪人生智慧,就算是放到今天,依然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借鉴。

《道德经》全书只有五千字,所以又名《五千言》,主要围绕着“道”、“德”来详细阐述各个学科的深刻道理。内容非常丰富,可谓包罗万象,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社会人生。古时候很多思想的基础都来自老子的思想,我们现在社会的很多人都喜欢读《道德经》,这也体现了这本书的极大的魅力。《道德经》中阐述了很多思想、理论,其中物极必反的道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想几千年前的老子能理解的这么透彻,这着实让我吃惊。物极必反指的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端就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人生的大智慧。古代王朝每一个都经历了初期创立、巅峰和没落,这跟帝王的统治有很大的关系。当帝王穷奢极欲到一定的程度时,人民被欺压到一定的程度,都纷纷起来反抗,推翻统治。同样的,当一个人恃才傲物到了极点的时候,往往会招来祸患。老子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有分寸,不可过分,一旦过度就会出问题。这是历史规律,人生哲理。

我们读《道德经》就是想从先哲那里学习人生的智慧,提高个人的格局,走好自己人生路。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读道德经感悟200字精选篇4

一本《道德经》,一生做人的智慧。

做一个真实的人。人的一生,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能说会道,有的人不善言辞。有的人甜言蜜语信手拈来,有的人沉默寡言却内涵丰富。说着悦耳动听却不走心的话远远比不过说着逆耳忠言却溢满关怀的语言来的动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正是说明了与其华而不实,不如朴实无华。由衷而出的信言远远好过满嘴奉承的美言。做一个真实的人,求真务实,实事求是。

做一个善良的人。公道自在人心,善良的人不辩解,以理服人才是他们的追求。花言巧语善辩之人一味辩解,忠厚老实善良之人从不诡辩。一个人越强调什么越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越是解释越是掩饰。"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与其强词夺理,不如以理服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以理服人。

做一个聪明的人。脑袋聪明的人知识大都不怎么渊博,因为他们觉得聪明就是资本。知识渊博的人都不怎么聪明,因为他们知道脑袋聪明不如内心聪明。睿智高于聪明。与其聪明没有内涵,不如有内涵地活的聪明。而"明"就告诉我们要有一颗洞察世事的心,自明,明他,明事,明礼,明人生。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自明,只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正确,才能内心明达而自明明他。"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多涉猎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人睿智使人聪明使人深刻。做个聪明的人,明明德,明归止。

做一个懂得奉献和付出的人。给予是一种美德,奉献是一种品质。一味的索取只会让人生之路越走越窄。虽然奉献有可能失去些什么,但是人总要明白有时候失去是另一种方式地得到。可能失去了"物质",但是却赢得了"精神",给予的帮助越多,得到的内心满足感越多。当然奉献与付出不是毫无保留地,一味的付出不计回报并不是可取的。懂得付出和奉献的度,适可而止就好。做一个懂奉献的人,乐于助人,温暖他人。

做一个为而不争的人,顺其自然,踏踏实实,努力过就好,要明白“越努力越幸运”,但也要懂得非己莫强求。得到了好好珍惜,得不到不去强求,失去了顺其自然,快乐就好……

安静中体会生命的美好,修养自己,如此安好……

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