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文网 > 工作范文 > 报告 > 大学生调研报告的

大学生调研报告的

时间: 新华 报告

报告可以记录某个项目或事件的成果和经验教训,并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这里分享一些大学生调研报告的下载,供大家写大学生调研报告的参考。

大学生调研报告的篇1

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是大学生们所追求的,社团活动的更好开展,让大学生活更丰富。绝大多数大学生参加社团都是有原因和目的的,且具有一定的理性。他们都是根据自身喜好再加以实际的客观条件而选择的。但或多或少的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也为了了解更多关于大学生加入社团的情况,促进社团更好的发展,就此,本人对大学生加入社团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掌握大学生对加入社团的了解和看法,了解其中存在

的目的,以更好促进社团发展,丰富大学生活。

二、调查对象:

湖南中医药大学全体大学生。

三、调查时间:

20__、2、20~20__、3、5

四、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大学生们加入社团的原因、目的、社团的

影响、对社团的要求及其社团活动与学习的关系,共提出11个问题。

五、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加入社团的理由、

目的及其对待态度都是理性的,但也有偏执的,状况如下:

1、加入社团的学生一般为大一,占89%;少数大学生加入;大三极少有人加入;大四基本没有;

2、大家选择参加的社团也有限,1~2个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选择

2个以上的也有,占13%;

3、选择加入社团原因与目的有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凭自己的兴趣而选,有的是想借助这个平台多学一点知识,充实自己;有的是想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4、大家比较偏向于文化艺术类社团,人数占总人数的40%;而体育竞技类、社会公益类、医药学术类则旗鼓相当,医药学术类的选择者更趋少,占22%;

5、社员对社团的工作,最关心的是社团活动的开展形式,对授课人员的专业性的人数占29%,只有3%的人关心会费的使用情况;

6、对于社团活动和学习的关系,85%的人认为能够合理分配,可以兼顾;4%的人认为学习重要,社团活动可以不参加;但也有人认为学习不重要,加入社团锻炼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六、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如下:

1、有些同学加入社团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者是为了加分,这样的出发点是不好的。这将影响到个人在以后社团活动中的态度,致使积极心下降,也影响社团的发展。所以,个人在加入社团时,应充分认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三思而后行。

2、有些人认为只有一个社团是自己感兴趣的,不得不说你很专一。万物都是有联系的,何况是万事呢?或许你对它不感兴趣,但是,焉知你不适合呢。所以,不要太绝对化了,换个角度想问题。

3、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医药学术类的社团选择较少,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作为一个医药大学,医药学术类社团的发展应该要是最为突出的,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此类社团的支持,各社团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向导。

4、社员对会费的使用情况及不关心,占3%,这说明大学生们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很欠缺。同学们应加强维权意识。

5、对于如何处理社团活动和学习的关系,一直都是大家所争论的。有的人认为学习重要,活动可以不参加;有的人认为,加入社团锻炼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显然,他们都有点偏执,对于

活动与学习,我们应该辩证的对待,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学习和锻炼两不误。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我们来说百利而无一弊,这要求我们必须有合理的学习计划、时间分配。但当两者冲突时,我们应两弊取其轻。作为一名学生,无论何时,学习始终是第一位。

七、调查体会: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1、一个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充分利用周围的可用资源;

2、用心生活,耐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对矛盾,虚心求学;

3、正确认识自己,充分挖掘自己;

4、万事不要太绝对,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三思而后行;

八、总结:

就这次调查及其结果而言,我得到了我想要的,加入社团,端正态度是很重要的。我想,在解决好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后,能够促进社团更好的发展,更能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更多。

大学生调研报告的篇2

一.调查背景与概况

1.调查对象:大学生

2.调查方式:实地走访为主,参考资料为辅

3.调查内容:大学生对寒假生活的安排

二.调查内容及结论

寒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能够把握这一个月多的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就应当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通过调查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寒假生活分为四类:

一、参加社会实践兼职打工。

二、埋头苦学,参加各类培训班。

三、出行旅游度假观光。

四、在家“无聊”一族。

社会实践兼职打工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有35%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有36%的大学生是想自食其力;有29%的大学生认为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对报酬无所谓。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非常丰富起来。有22%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公司;4%的大学生选择暑期教师;19%的大学生选择市场调研员;13%的大学生选择营销策划员;16%的大学生选择做志愿者;9%的大学生选择做促销;5%的大学生选择到快餐厅做钟点工;12%的大学生选择其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大学生也为数不少,这样既可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又可开阔视野,接触社会,为日后工作积累社会经验。寒假兼职打工赚钱是许多学生的选择。“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时下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承的至理名言。传统的家教、推销翻译到现在的网吧管理员、市场调研员、快餐店钟点工,甚至是一些大胆另类的选择,如(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商店或)替网络公司试玩游戏等都成为现在大学生打工时所选择的职业。尽管大学生“打工族”具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自信,但他们也同样有着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先天不足”。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因打工而上当受骗的事件才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被骗入传销组织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埋头苦读继续深造

寒假,成为一些大学生备战的“黄金时期”。参加各类培训班早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类形形色色的招生广告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寒假报名参加英语、电脑培训班的大学生,大都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取得多个文凭、证书更有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还有不少大学生趁寒假报名参加汽车培训,为了将来更方便找工作,即使找工作时用不上,也对自己有好处。此外,不少大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充电”,摄取精神食粮,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这些大学生如果能够劳逸结合,在用功学习的同时放松自己的心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与时代不相吻合,寒假是一个充电的好机会,也是一个了解社会的良机。

外出旅游饱览风光

大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包揽祖国山河风光,使生活张弛相济、劳逸结合,使人脑得到精神保舰生命获得和谐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部分大学生利用寒假欣赏名山大川,不仅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经验,从外出经历中体会人生,感触社会,同时也能体验到出门在外的不易出行旅游,度假观光,与同伴相互照顾,增进了解,培养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大学生调研报告的篇3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__到__年,短短7年,中国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__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

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

__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调查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他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中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

而趋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

__则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第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消费当做现实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大学生调研报告的篇4

一、前言:

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消费,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作为当代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作为深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之所以开展此项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当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调查,以得出21世纪初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消费差异以其影响其消费构成的主要因素。二是通过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抽样调查,力图解读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以及消费心理等。

二、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界定总体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在校学生。为了更好地细分目标群体,将访问对象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和校门口商贩的形式。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为92.5%。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大一学生为70人,大二学生65人,大三学生50人。其中男女比例5:10。

三、调查现象分析:

(一)休闲娱乐及学习消费

调查表明: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当前我校大学生娱乐方式主要集中于上网,玩电脑游戏,看电影等。同时迪厅、KTV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女生在这方面的支出要稍低于男生,因为女生们的休闲娱乐时间主要用于外出购物。而男生们的泡吧费用要远远高于女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相对单调的、

还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为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惜以外出租房为代价,这就使得他们原本就不充裕的生活费更加捉襟见肘了。

此外,尽管目前大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支出比重有所上升,但是用于学习方面(购买电脑除外)的消费还是低于娱乐方面的消费。

(二)耐用消费品消费

调查数据表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当前大学生中的拥有比例是较高的。在深入访问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用的都是智能手机,苹果,三星,索尼,国产的OPPO,小米等等,价格在1500--5000之间。在电脑消费上,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基本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当然,我校大学生们使用的大都是笔记本电脑,价格在4500左右。在上述的耐用消费品调查中,男女生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尽管女生在手机拥有量上与男生相当,但在电脑的拥有量上要远远低于男生。但这些学习工具大多是被用来玩游戏、听歌和看电影,而并不是学习的。

(三)爱情、友情消费

爱情和友情是大学校园不得不说的故事。爱情是神圣的,但爱情也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大学校园里的每一位学子都或多或少地渴望过爱情,更有人说,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但爱情的巨大投入仍会令不少家境相对困难的.学生望而却步。当然,这并不能成为那些校园爱情的执着追求者的障碍。“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已经成为不少校园爱情男主角的忠实信条。

调查显示,仅有不到两成(19.0%)的学生承认有男/女朋友(这与我们在私下统计的数字相差较大)。从这不到两成的问卷上显示:有了男/女朋友之后,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相对减少,其他方面的物质和精神支出相对增加,男生在这方面尤其突出。30.0%的“男主角”们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约在500元左右。而对于有了异性朋友却又不同校的同学来说,每个月生活费中的相当一部分都“贡献”给电讯业了。对于恋爱费用的来源,在深入访谈中我们发现,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更多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有关。

调查数字表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社团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不仅占据了当前大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也在大学生的消费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人情消费因为其形式多样和不确定性而相对难以统计。朋友、同学间的你来我往,请吃请喝是在所难免的;生日聚会等各种形式的庆祝聚餐是不可或缺的;与不在一起的亲人、朋友的感情联络也是绝对重要的。同学过生日,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不上路。

据统计,近六成大学生的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花费每年要在1500元左右,近三成的大学生这类花费在1000元左右每年。更有极少的一部分同学每年要花费上千元甚至数千元。此外,对于那些没有异性朋友而又有手机的同学来说,每月手机费中的大部分也用在此上了。据统计59.1%的手机族每月的花费在100—200元之间。极少的大学生们用书信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联系着。

(四)其它消费

对于有抽烟嗜好的男生来说,其“烟费”也是一笔不大不小的开支。通过问卷和深入访问所得数据表明,约占三成的男生有长期抽烟的习惯。根据“烟瘾”的程度不同,花费也不相同,绝大多数的“烟民”的品位集中在中低档层次上,因此每月的花费约为200--300元之间。此外,有6.1%的男生有购买彩票的习惯,其花费也主要集中在每月100元左右。

零食对于60.2%的女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她们的每个月花费在200元左右。此外化妆品的消费对女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72.3%的女生每月的洗涤化妆用品消费在300元左右,另有少数(7.3%)女生的洗涤化妆用品消费在300--500元之间每个月,极个别的女生在此方面的消费达到1000元以上。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们总的消费理念呈现的特点有:

1、个性与模仿同在:

多元化发展源于个性化的彰显。现在的青年已开始追求时尚化和风格化,而大学生恰好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趋于理性化转变,在消费行为中开始表现出较为成熟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在购买像电脑这样昂贵的商品时,往往表现出购前的冷静,大部分大学生是在购买前查阅有关资料,比如价格、性能、品牌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其中有不少大学生会找同学或相关人员咨询有关问题,还有一些大学生是在与家人商量后再购买的。

今天的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名牌服装着身,手提电脑不离,信息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这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所羡慕、仿效的社会形象。今天,发达快捷的消费信息、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使大学生对时尚的领略和把握更为及时准确,尽管他们还不一定拥有,但却能对许多时尚品牌如数家珍。与此同时,他们更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消费的选择,他们注重讲求生活的品味和质量,宁缺勿滥,宁高勿低。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既有物质享受,又讲求精神生活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2、多样与实用并存:

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多样化消费的特点根源于大学生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存在。这种多元化的价值目标,一方面使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有益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多重比较,理性消费,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受不良倾向的影响,出现一些消极的消费类型来。

在消费状况分析中,不论是大学生基本生活消费中的衣食费用,还是其学习消费中的学费、书杂费、电脑等;不论是大学生的休闲及娱乐消费,还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都越来越趋向于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这从调查统计的休闲娱乐方式和花费上可以明确的表现出来。

3、消费差异日趋明显:

一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的消费构成相对简单、总体消费水平也较低。二是来自城市的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要相对高于农村的学生,同时,消费构成也相对多样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经济发达与否,不仅影响着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影响着当前大学生们的消费构成和消费理念。

(二)部分学生消费误区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

调查数据表明,35.2%的学生存在生活费超支的现象,甚至一学期的生活费被两三个月花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个人理财方面,当前的大学生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而当生活费透支时,只有不到一成(8.1%)的同学愿意张口向父母索取。20.9%的同学愿意借同学或朋友的。大部分(61.0%)的`同学更愿意节约开支及自己打工赚取。在对待属于自己的收入上,由于出发点不同,用途的分歧也较大,由于家庭经济原因而不得不兼职的学生中,近九成的被调查者选择把钱存起来以备它用,而对于那些纯粹是为了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的学生则把这部分收入主要用于娱乐、购物、请客吃饭以及贴补透支的生活费。

2、部分学生存在攀比、奢侈和求异心理。

在个人消费品购买选择上:67.1%的学生更注意性能价格比。此类大学生对购物地点多不太在意,也乐于去旧货市场或路边的地摊小店淘金。主要考虑是否喜欢的占到18.0%,也有9.0%的学生是非名牌不买。在上述两类学生的心目中,广告的作用是非同一般的。他们追求档次,崇尚名牌,展现个性。专卖店,大型超市通常是这些学生的购物首选。之所以出现上述的差别,与他们各自的家庭经济背景和消费心理是密切相关的。

通过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出:63.0%的大学生倾向于冲动型消费,女生在这方面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此外,1/3的学生愿意借钱购买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同时亦有近1/4的学生有或经常有为买来的东西没有用或很少用到而后悔。调查显示:只有1/3多一点的大学生们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9.9%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大部分(55.0%)的大学生说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大学生在个人消费方面更多的是冲动和盲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商家们有意无意的引导有着相当的关系。

五、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面子”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的不良现象,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1、我们应加强合理储蓄观念。

2、对于大学生,我们要树立自己的合理消费观念。

3、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强调节约、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

4、强调理性消费、理性行为,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消费,包括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的病态消费等浪费现象。

5、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媒,引导高校消费舆论,培养合情合理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的合理、适度消费,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6、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

大学生调研报告的篇5

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有75%以上都有过兼职经历,全国百万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劳动力市场,而同时有些不法公司,中介又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骗取中介费用。行走在宁静大学校园,你一定能够看到墙壁上、宣传板上、橱窗内形形色色的广告,是机会还是诱惑?面对“急聘”、“招募”、“家教信息”……我们该何去何从?为此上上兼职网就大学生兼职状况做了一次广泛的问卷与网络调查。

调查的目的: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兼职状况;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调查对象:新疆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调查的主要内容:兼职的种类,目的,期间遇到的问题,兼职的收入情况等。

此次调查我们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1份,有效率达85.5%。网络问卷浏览量将近1000,在各高校论坛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了如下分析,希望对广大想做或已经在做兼职的同学有所帮助。

男生兼职多半为锻炼自己

此次的问卷调查,在男女、年级上的分布比例,可以说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首先,男女比例分别是52.0%和48.0%;男女生在兼职的主要目的上存在着很有意思的差别:男生冲着钱去做兼职的,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43.9%,女生的这一数值是53.9%;男生兼职为锻炼自己的,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52.4%,女生的这一数据是41.5%。

男生中为锻炼自己而选择做兼职的占了大半,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女生兼职为赚钱的占了大半。学工处心理辅导老师表示:“可能是男生更有远见”,同时他又补充道:“也许是因为女生比例比较大,贫困生相对较多造成的。”

而在年级的分布上,主要是以大二大三为主体,这基本上是出于对现实情况的考虑:大一新生刚跨进大学校门没多久,有兼职经历的人还不是很多,同时,大四的学生,由于忙着各自前程,并且毕业在即,较难实施调查。

学生的合法权利需要重视

在被调查学生中,在“第一次兼职的时间”这道题上,165个人填答了,还有6个人没有填答。在有填答的学生中,大一就开始兼职的学生占到了57.0%。第一次找兼职,大部分的学生还是通过学生兼职中介,在调查中,这一比例占到了45.0%,而由同学介绍、自己找、学校勤工助学找到兼职的分别是24.0%,18.1%,9.9%。

比照其中的两个数据,记者发现里面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57%的同学从大一开始兼职,而同时又有45.0%的学生,第一次是通过学生兼职中介找工作的。就以上两个数据看,其实,整个学生兼职中介还是相当有市场的。但中介市场鱼龙混杂,大学生兼职利益如何得到有效的保障,是个大问题。调查显示,有将近百分之五十做过兼职的同学没有受骗,但也有多达百分之四十的同学有过受骗经历。

遇到这个问题的同学,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是拨打110或315消费者会,一般中介为了长期经营考虑,只要有关部门介入他们都会归还中介费。法律界人士提醒同学们,与中介签合同,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果没有任何问题,不要轻易交中介费,以防上当。

在兼职次数调查这道题上,只有133个同学填答,33个同学没有填答。从调查结果看,做兼职次数最多的同学多达10次,而平均兼职的次数是2.33,绝大多数同学仅做过一次兼职。

家教和勤工助学最有保障

至于如何协调兼职和学习的关系,被调查学生中,在“为做兼职,可曾逃课”这道题上,170个人填答了,1个人没有填答。在有填答的学生中,表示翘过课的占了31.2%,可见翘课比例还是相当高的,看来如何协调好兼职与翘课的关系不容忽视。在对上题中所提到的“翘课”的学生的“翘课频率”调查中,65个人填答了,有106个人没有填答。从填答的65个人看,大部分人选择了很少,这一数据占到了64.6%,另外表示其翘课频率一般(每周一两次)的占26.2%,表示经常翘课的(每周3次以上)的占9.2%。大部分学长都忠告计划做兼职的同学,学习才是大学里最重要的事,兼职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也值得去做,锻炼为主。长期的兼职,是在寒假或暑假时参加。

此外,家教和勤工助学被评选为最稳定的兼职,家教和勤工助学是由家长和学校支付,故可信度较高,不失为兼职的选择。促销成为最有锻炼效果的兼职,众多兼职高手也是从促销练起的,所以如果你兼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锻炼自己,那么促销无疑是的选择。

采访中,有兼职高手告诉记者,他们大部分成功的兼职都是自己主动寻找的,无论是找兼职,还是做兼职每一个过程我们都应该主动地去跟别人联系,主动做好应该做的事,让老板放心,同事开心。

兼职人气排行榜

兼职百分比%

促销43.3

家教33.9本

服务生26.3

销售21.1

市场调研员17.5

校园代理15.8

导购9.4

自己经营生意6.4

文员4.1

翻译1.2

导游1.2

礼仪0.6

兼职所得收入的用途

48%的同学将兼职收入作为生活费,以减轻家里经济负担;41%的同学将其作为额外的零花钱;6%的同学将其作为恋爱开支;其余5%的同学将其积累,作为长久投资(例如旅游等)。

小结: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课余生活给了我们无限的激情,满腔的热情,更重要的是的兼职经历。通过调查,同学们大都希望在大学期间从事兼职工作,家长们基本同意子女兼职并予以支持。在兼职过程中同学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由于缺乏经验和社会阅历,不知如何应对,甚至有些同学还被欺骗过。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具有一定的特长,善于交际,能力突出,能够将兼职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另外,同学们一致认为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鼓励指导同学们从事兼职,使大家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既锻炼了能力,又获得了一定的报酬,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大学生调研报告的篇6

本次调研对象为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80名大学生,共发出80份问卷,收回76份有效问卷。调研主要针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阅读目的和动机、阅读态度、阅读媒介、阅读爱好等。

现在,随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了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形式,名著通俗本、精简本、口袋本的盛行,财经、励志类图书以股市语言行文代替学术说理,以及各地书店中通俗读物高居畅销排行版前列的现象,多媒体、博客、电子小说代替纸质图书潜进大学生的生活,种种现象表明,这是一个浅阅读的时代。什么是浅阅读?为什么会产生浅阅读?要如何看待浅阅读?

一、什么是浅阅读?

浅阅读它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内容上,以无厘头式的消遣、娱乐或感官的刺激为上,充满了游戏精神及荒诞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以动漫、图像、影像等为主,文字为辅。相对于品茗式的传统阅读而言,这种快餐式文化追求的是横向的广度,即所谓的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

以知道代替知识,这样的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式的浅阅读正成为大学生时下的阅读新趋势。为此,我们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了一次书面的问卷调研,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阅读需求,从而分析大学生素质的现状,并为进一步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参考依据。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阅读认知度普遍较高。从调研结果看,47.6%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35.29%的学生认比较喜欢阅读。而不太喜欢和很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仅占17.65%和1.96%。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

2、阅读时间较少。每天阅读3小时以上的学生仅为5.88%,1-3小时的为54.90%,1小时以上的为29.41%,有9.80%的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的状态。

3、每月的平均阅读量较少。每月平均阅读5本书以上的学生仅占1.96%,3-5本的学生占5.88%,大部分学生每月平均阅读量为1-3本,这说明大学生的阅读量是少之又少的。

4、从阅读取向和阅读兴趣来看,我院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他们往往按照个人兴趣来选择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时尚杂志、人物传记和通俗小说是我院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中最主要的读物,这与这些种类书籍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关。

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习之余,大学生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而以上种类书籍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修养。在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学生对于阅读名著、经典书籍的热情不太高(仅为28.4%)。此外,经济管理、英语、计算机课程等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成为我院学生重要的选择。

5、我院大学生的阅读媒介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纸媒体,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已经走入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平时阅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约有30%的同学主要通过网络阅读。而大多数同学在利用网络时能够比较恰当的控制时间和内容,合理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自己服务,超过70%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内。

6、我院55.8%左右的大学生将到图书馆借阅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找亲戚朋友借阅、网上浏览、在书店看等也都是重要的阅读途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学生买书热情不高,仅有13%左右的学生将买书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

由此可以看出,我院学生的阅读方式已经进入到浅阅读时代。

三、出现浅阅读的原因

1、进行浅阅读是缓解无聊的方式。很多人认为,读深的读物乏味、吃力,读浅的轻松、有趣,还能作为闲聊的笑料。职业技术学院女生小罗说道:现在女大学生们都喜欢看《瑞丽》《昕薇》这样的时尚杂志,平时上网多是浏览娱乐新闻和网站论坛,的确不严肃,但读来十分有趣,大家都爱看。

2、没有时间进行深阅读,只好浅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就业问题也是压在大学生头上的一块大石头。很多大学生从进入大学的那天起就给自己制定了计划,要考几个证书,英语过几级,要做多少兼职,似乎根本就没有时间去静下心来好好地读几本好书。越来越少有时间和心情读名著了,这是大学生普遍的心理感受。被就业、升学、出国等各种纷扰着,没有心思埋头读用不着的名著,只愿读有用的英语、计算机及专业书。他们更觉得,大学已经失掉读名著的氛围了。

3、学术著作和经典名著让人费解,不得已放弃。目前大学生扎堆看小说的势头很强。我们在走访大学图书馆时发现,许多流行小说已被翻阅得十分陈旧,而不少学术性著作却有八成新。为何少人读?大学生感叹,上课所用的课本就已经够枯燥了,怎么还敢碰更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和经典名著?

4、学校没有读名著的氛围。如今信息蜂涌,流行快餐文化,大家都需要迅速有针对性地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无法静下心喝着午后茶翻看传统的名著。当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是专业知识型的,再加上国际经济全球化,不得不在外语上花大力气。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都忙于准备各种证件考试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在一系列现实因素作用下,哪还有工夫安心读经典呢?

四、浅阅读带来的危害

浅阅读是对经典作品的轻视与亵渎,浅阅读的读书方式会导致读者思维的钝化;浅阅读对青少年的个性培养不利;浅阅读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的弱化。

五、如何走出浅阅读的困境?

1、从社会方面来说。

⑴出版人应该把握正确的文化方向,做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出版人,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出版人。经济效益不是出版人的唯一追求,对此,出版人要有正确的认识。

⑵出版社的编辑在搞选题策划时,要时刻牢记肩上担负的社会责任,杜绝盲目跟风、粗制滥造的出版行为。要有明确的出书思路,不要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所左右,搞些没有文化内涵的东西。要努力在创造性上下功夫,通过了解市场,了解读者,出版有文化品位、能提高文化素质的精品。

⑶大力宣扬先进文化,拒绝浅出版。当读者的某些需求还处于隐性状态时,出版社应坚守自己的出版理念,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断。如果只是一味地迎合读者而把自己的图书降格为一般商品,那就是媚俗。

2、从学校方面来说。

(1)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激发大学生阅读好书的兴趣,可以通过读书评书活动,联合教务处、学生处、学生会等部门共同主办,来提高学生阅读健康书籍的兴趣。

(2)鼓励大学生有计划的阅读鼓励学生参与办好图书馆阅读宣传栏,简明扼要、丰富多彩,及时地通告到馆新书、名家书评等。⑶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开设系统的阅读课,阅读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老师酌情推荐阅读书目,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书籍来阅读。改善阅读环境,方便大众阅读。

(3)进一步解决图书馆各种类书籍资源,让图书馆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大学生的天堂。

3、就大学生本人来说。

⑴认识到深度阅读的重要性,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使我们增添人文素养,增长知识和内涵,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⑵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尝试着阅读一些名著,用一种认真专注的态度去阅读它,体验书中的深刻内涵,品味别样的阅读乐趣。⑶多做一些读书笔记,比如抄下一些美丽的词句,为写作增添素材,积少成多,你自然会体会到深阅读的好处。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制定一定的阅读计划。在现阶段考证、做兼职固然重要,可是阅读是不能被忽视的。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种长期投资,目前可能没有明显的收益,可是其长远利益是非比寻常的。多关注一些好书推荐栏目,选择有内涵的书籍,培养自己的阅读品味,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好书是人类进步社会文明的体现。大学生是沿着书籍筑起的阶梯,攀登知识高峰的社会新人。除专业学习外,课外阅读是大学生业余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同时,他们的观念、性格、情感等又正在发展的形成中,具有不稳定性特点,这就要求有足够数量的有益的读物来适应他们的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一个既有物质文明又有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理应用课外阅读随时引导学生们健康成长。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世界正在由厚变得更厚,阅读是深还是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浅阅读时代,你是要随波逐流还是重拾经典,勇攀书峰,这全在于你的智慧!只是别在暮年孙儿膝绕在你身旁充满期待的看着你的时候,你却没有什么可以讲。这时,请不要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大学生调研报告的篇7

一、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近三年)

20__年整体来说全国的情况不是很好,也就大约70%左右,相比之下,全国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业情况要好点,可以达到80%以上!

据教育部的统计,20__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__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__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说。

“20__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召开的20__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学生就业趋势的研究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客观原因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现行就业制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用人单位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陈旧观念、以及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等等。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1)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20__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26.2%,其他就业为10.7%。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

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主观原因

(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学生不从筑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成伪装。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结果只能是大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5]。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志宇.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初探[D].20__.12

2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__.12

3刘常云.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J].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__.8

4王承绪,徐辉.中英高等教育学校讨论会论文集[C].杭州;杭州人学出版社.1993.2

5田丽娟.试析人才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J].唐都学刊.20__.5

6史丽丽.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点与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__.6

54386